鱼台县农业综合开发向“精准扶贫”发力

2016-12-26 11:08:00 来源: 东方圣城网 作者:

  “过去排灌特别困难,种起地来心里不踏实。自从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给村里的的农田修建了U型渠后,亩收入比以前提高300多元不说,再也不用担心排灌问题啦!”12月14日,在鱼台县王庙镇冀庙村,贫困户袁良波谈起农业综合开发的好处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鱼台县王庙镇冀庙村是省级贫困村,有2000多亩耕地,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土地收益率低,平时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可是,村里贫困家庭成员大多是老弱病残,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以种地为主,对于他们来说,家里的几亩旱涝保收田地,就是脱贫致富的希望。“原来村里的田地排灌都是靠6里之外的陈庙排灌站,水利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根本不能满足村民农业生产的需求。”村党支部书记袁良峰介绍,今年,经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村庄东部的500亩农田框架基本上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桥涵闸相配套,低产田也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打好脱贫攻坚战,如何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鱼台县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引擎,紧紧围绕农村条件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这一工作思路,坚持扶贫开发优先的原则,按照重点解决扶贫村人均半亩旱涝保收田的要求,将80%以上的项目资金用于开发扶贫,大力开展贫困村排灌站及U 型渠节水工程建设,提升贫困村精准富民产业发展水平,助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改变了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实现了项目实施和精准扶贫的双赢。

  在鱼台县李阁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穿行在纵横交错的田间道路上,极目远眺,一片片大蒜田里仍然绿意盎然。村民陆保申骑着电动车正在查看蒜苗的生长情况。他告诉笔者:“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沟通路平。原来一亩地浇水得一小时,现在只用30来分钟,而且水情好控制!”“穿着皮鞋种地,手拿水卡排灌。”这是农业综合开发给鱼台县12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带来的实惠。多年来,该县广大农民在农田生产用水方面,都习惯于大水漫灌,水的浪费相当严重,不仅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为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仅今年,该县就投入资金108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0.9万亩,6000户贫困家庭获益。农田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也让昔日无人问津的撂荒中低产田成了“香饽饽”。

  李更卜村作为省级贫困村,在村南有600亩耕地,与村子隔着一条公路,是鱼台县谷亭街道的最高点,村民们排灌十分困难。贫困户姜化涛家里有5亩地,全部位于这片区域,前几年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为灌溉条件不好,种植水稻只能采用旱直播的方式,一亩水稻才收800多斤。如果好浇水的话,一亩地能多收600斤左右。”姜化涛说,今年县里正在村南建设两个35千瓦的排灌泵站,将彻底解决村民的排灌问题。同时,整理后的高标准农田,田土规整、设施完善,不仅老百姓种地更加方便,粮食产量高了,流转出去的土地还能增加收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只有贴近生产、贴近农民,才能彰显特点和优势。”谈起下步的工作,鱼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张冬青说。“明年,我们将以贫困镇街及贫困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为主,投资1100万元,涉及3个镇街的8个贫困村,计划维修新建排灌站2座,新建桥涵闸160座,U型节水防渗渠15公里,林网植树3万株,硬化机耕路18公里,通过精准扶贫,瞄准靶心,改善农田灌排条件,为贫困村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孔令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