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小剧场,大舞台!”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看来,小剧场戏曲展演正推动上海成为全国戏曲人才与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和戏曲原创活力喷涌不息的“源头”。12月9日至15日,“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拉开帷幕。
本次展演共收到申报剧目68部,涉及25个剧种,为历届新高。经专家评审,来自京剧、昆剧、越剧、滇剧、绍剧、评剧、婺剧、川剧、高甲戏、黄梅戏等10个剧种的12部小剧场戏曲作品脱颖而出,将在长江剧场红匣子、黑匣子轮番登场。展演后将举办专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将与主创共同探讨小剧场戏曲的现状及发展潜力。
一方舞台为青年戏曲人“造梦”
从“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到今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文汇报社共同主办的小剧场戏曲平台来到第六个年头。在全国戏曲院团的大力支持下,过去五届展演共收到近40个剧种231部申报剧目,上演了44台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小剧场戏曲作品,一批优秀的青年戏曲人更是通过这个平台获得观众的肯定。
自诞生起,小剧场戏曲展演便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呼·吸”概念,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认为“呼吸”正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体现。“我在小剧场看到了中国戏曲的希望”,崔伟说道:“小剧场是青年戏曲人理想的载体,这个空间激发起他们的创造力。通过小剧场的实践,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戏曲的支撑。”
“吸”传统文化精华,“呼”出新想法、新形式、新理念是小剧场戏曲的价值所在。崔伟以实验昆剧《椅子》为例介绍道,作为第三届展演的参演剧目,由上海昆剧团创排的《椅子》曾先后亮相俄罗斯、阿尔巴尼亚的重要戏剧节,如今已成上昆的保留剧目。现代西方文本与古老中国传统文化小剧场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青年昆剧艺术家的个性与才华得到最大释放。
“后浪”与名家同台,探索戏曲未来
83.78%,这是本届展演剧目申报数量较去年的增长率。曾经,只有相当有限的剧目主动报名参加展演。如今,评委们需为一份最终名单争得“面红耳赤”。经过申报资格认定和专家评委的两轮甄选,评剧《染》、婺剧《无名》、高甲戏《范进中举》、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绍剧《庄公的烦恼》、川剧《桂英与王魁》、黄梅戏《香如故》《浮生六记》、昆剧《草桥惊梦》《319·回首紫禁城》、滇剧《马克白夫人》、京剧《鉴证》12部剧目进入今年的展演名单,其中评剧将首次亮相小剧场戏曲展演。这些剧目均为近年来新创或改编的高品质戏曲作品,将为观众带来为期一周的戏曲盛宴。
不仅“后浪”是展演毫无疑问的主角,小剧场还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实验性吸引不少戏曲名家跃跃欲试。据统计,共有八位戏剧梅花奖得主先后亮相展演。继《伤逝》后,上海昆剧团当家小生、梅花奖得主黎安今年再携《草桥惊梦》登陆长江剧场,这被视为“打破演员安全区域”的一次尝试,“我想给观众呈现一个有别于《玉簪记》《牡丹亭》里的黎安。”黎安说道。
“小在规模、精在制作、深在主旨、广在观众。”京剧《鉴证》的编剧兼导演李卓群一口气道出了她对小剧场戏曲的理解。在这出戏中,她将以光绪皇帝的一根头发入手,深究历史真相,借少见的实验性题材拓宽戏曲舞台的表达场域。青年编剧屈曌洁则在黄梅戏《香如故》里融入了当下年轻人关注的说唱元素,甚至还编排了一段风靡全网的《无价之姐》舞蹈。“在我看来,小剧场最大的优势就是拉近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屈曌洁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87岁高龄的著名编剧徐棻此次有两部作品入选,分别是滇剧《马克白夫人》和川剧《桂英与王魁》。从事编剧行业70多年的她依旧守望戏曲,在这两部作品中,她对传统戏曲进行“故事新编”,还对外国经典进行本土化创造。(记者 王筱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会主席王洪玮介绍,兖州区于2019年10月被确立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辐射兖州区各镇(街)分中心、437个村(居)实践站和69个主要职能部门及服务行业。[详细]
供暖季来临,济宁市住建部门着力排查供热隐患,督促供热企业做好管网设备维护,确保采暖期设备正常平稳运行,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详细]
11月10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时通”APP电子证照应用暨人社综合服务应用场景上线新闻发布会。[详细]
从市住建局获悉,济宁市主城区已于11月3日启动供热低温运行,热企已经做好了最后的调试、排气、故障排除等工作。8日,济宁市二次管网带温运行,主管网温度已经达到随时供暖状态。[详细]
日前,济宁市科学技术局发布通知,将启动2020年济宁市重点研发计划申报工作,持续推进济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详细]
相约黎明,党员为先。2019年起,曲阜市小雪街道推出“相约黎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发动党员和志愿者常态帮扶村里老人,每天清晨到老人家里“报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