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图片文章

重启IPO的前提是铁腕执法

2013-04-12 14:04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证监会针对排队IPO企业的财务核查已经逼退160余家企业,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

    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赵晓辉、陶俊洁)证监会针对排队IPO企业的财务核查已经逼退160余家企业,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但面对造假频现、包装普遍的A股市场,如何从制度层面把造假冲动降到最低,恐怕是监管层在重启新股发行时必须要考虑的。

    去年底,针对接连出现的万福生科等财务造假问题,再加上等待IPO的800家企业很多业绩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证监会发起了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务核查。在证监会的严厉表态下,券商纷纷主动撤单,以免被查出问题后受到牵连。160余家企业终止审查让等待IPO的队伍骤然减少。

    如此财务核查的高压态势令企业和中介机构不由得更加尽职尽责,短期效果不可谓不明显。不过,仔细想来,这样声势浩大、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运动究竟能否解决造假的根本问题?

    据记者了解,此次财务核查仅在复核阶段就需要投入上千人、耗资数千万元,再加上自查阶段各中介机构的种种费用,颇为昂贵。就目前的结果来看,一些较可疑的项目或者问题保荐代表人保荐的项目并没有被重点检查,顶着压力不撤单而又没被抽中复核的问题企业就此逃过一劫。

    A股市场长期低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信心不足,这包括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对企业盈利前景的担忧,也包括对上市公司的“不敢相信”。当前,A股市场面临着IPO重启的难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暂停之后,如果不能让投资者看到一个呈现新面貌的市场,如果欺诈上市案例依然不断,IPO重启必然面临巨大的阻力,人们对市场的信心很难提振。

    国内外的很多经验教训都证明,通过事前审查来杜绝造假行为很难实现,事后的严惩则往往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在美国和香港市场,也存在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但是一旦被发现下场很惨。在中国市场,不仅是造假的企业难以得到应有的惩罚,就连归证监会管的中介机构也很难被处重罚。究其原因,中国证券市场不是缺乏规则,而是缺乏对规则的执行力。

    去年以来,监管层表现勇猛,接连开出罚单,甚至一些大型中介机构都依法受到了惩处,此举赢得了市场的赞许。不过,遗憾的是,针对明显的造假问题,还没有出现力度能足够震慑市场的处罚措施。

    如今,财务核查已进程过半,对于核查出现的问题,期待监管层不要心软。期待治理造假不仅仅是一次风暴式运动,而是整肃市场的开始,期待监管层以铁腕执法给投资者创造一个干净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苑仁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