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最美乡村民警孔庆堂:群众的小事比天大
大众网济宁4月9日讯(见习记者 徐利军 通讯员 张鹏)“昨天晚上咱们巡逻了3个村,今天再巡逻4个村,我这里有部分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的家庭的住址名单,咱们有重点入户,今天伙计们得加个班了,小陈你结婚了,给家里打个电话说说,希望谅解,一会儿吃晚饭后就准备出发……”4月3日,见到孔庆堂时,他正在和3名协勤部署当晚的走访巡逻任务。
孔庆堂是山东省邹城市公安局平阳寺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2005年,作为正营职干部的他在转业分配时,带着兴奋和憧憬来到派出所报到。没想到组织安排做了一名“片警”,一时间他思想上不能接受,认为片警能做什么,也不抓人也不办案。但多年部队作风使他转变了“看法”,通过与百姓的接触、相处、相识,渐渐地孔庆堂发现爱上了这份工作,与百姓打成了一片。刚分到辖区的时候,为了尽快熟悉辖区情况,孔庆堂几乎天天泡在辖区,甚至有时晚上也在辖区,为的就是能遇到白天遇不到的那些百姓。
“烟你就别拆了,你看看身份证这是你家小孩的吧”4月3日晚上走访第一家来到后韩村村民董得芝家。老董是个本分的庄户汉子,让他倍感骄傲的大女孩现在是曲师大的学生,因为不小心丢失了身份证,这几天可把老董急坏了,孔庆堂这几天为这事没少忙活,身份证补办下来了,就利用巡逻的机会给他送来了。
齐老太太已经80多岁了,看到老人家屋里的灯还亮着,孔庆堂就走了进去,老人还在床上坐着,孔庆堂问寒问暖,并从身上掏出100元钱交给了老人,买点生活用品。你给我的钱我都自己留着,谁都不给花,老人一边拍着被窝一边说,让在场的人都笑了。
为了方便老百姓有困难找警察,孔庆堂精心制作了警民联系卡,挨家挨户送上门。农村派出所警力少、任务重,除了值班备勤、接处警,还要做好纠纷调解,加上日常场所、行业、消防等管理工作,想做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真的是需要挤点时间,动点脑筋,讲点方法。孔庆堂说。刚开始做农村警务工作,简直一头雾水,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书本上没有答案,只好到群众中去寻找。开始走访时,个别群众不理解,说“我又没犯法,你没事吃饱了撑的!”还有的什么话也不说就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吃闭门羹的事成了家常便饭。
当然,孔庆堂也知道万事都有个过程。为此,他就动了点小脑筋,越是吃了闭门羹的就越是要“找上门”。就千方百计地把握与老百姓沟通的机会,借助每一次代办证件或走访时机,打听那些居民家里的情况,只要听说他们有困难或遇到什么麻烦就主动“找上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几次下来他们就改观了很多,直到他们对邻居说“这位孔警官不是做样子”。这样一来拉近了关系,并在工作上给了很多的帮助,学到了很多东西。
群众夸奖是我的工作追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百姓,孔庆堂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警民联席会”,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全面掌握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诉求,并将联席会中群众提到的问题梳理归纳,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驻村警务中,同时,他积极与村干部及当地有影响的人员沟通联系,细致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加强辖区重点人员管控,及时掌握辖区情报信息,帮助群众解决社会治安、信访等方面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群众的困难再小也是大事。遇到群众求助时,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落下户口以后也有养老保险了我孙子还能上学了,家里没矛盾了,我身体比以前强多了,现在心情舒畅了高兴,我70多了还能活几年,真得感谢孔警官!”这是后韩村村民高龙元发自内心的话。1962年高龙元因家庭困难“闯关东”到黑龙江省望奎县生活,后在当地娶妻生子,并未办理当地户籍,后高龙元于2000年携妻子返回原籍后生活至今。因高龙元外出多年,派出所早已无其户籍。孔庆堂在走访了解此情况后,就通知所户籍民警,并将情况向上级户政部门汇报反映,经其多方协调,为高龙元办理了户籍手续和二代身份证。
“俺村里的老少爷们和孔警官都很熟悉,大事小事的他都给帮忙,打个电话就过来,万一哪天他调走了,俺们还真是不舍得。”村民刘现桥说。
刘行村的梁女士对孔庆堂的感触最深,因为他家3口人3个姓,孔庆堂在了解情况后,开展了调查,发现是特殊原因,又是历史遗留问题,孔庆堂就帮梁女士跑证明找证人,给所领导和局户政部门汇报,直至把梁女士一家的户籍办好。每当梁女士见到或接到孔庆堂的电话时,总是把谢谢孔警官这句话放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