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爽爱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开发出一种纳米颗粒,能将抗生素精准输送到感染病灶,使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减少到原来的1/6至1/7,从而减轻抗生素的副作用,并降低病原体耐药性的发展。相关研究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界面》杂志上。
众所周知,多年来,由于发病率上升、新感染的产生和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研发一种新的抗生素需要到20年左右的临床试验。目前,药物疗法仍然是抗感染的主要方法。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研发抗菌纳米杂化物。该方法有助于克服病原体的耐药性,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副作用。医学研究人员认为,新型药物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少抗生素的剂量,减轻身体负担并减缓微生物耐药性的发展。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基于六方氮化硼(h-BN)和银颗粒的新型纳米杂化物具有很高的杀菌和抗真菌活性,利用它可将抗生素输送到感染病灶。
该大学无机纳米材料实验室工程师克里斯蒂娜·古兹称,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获得100纳米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粒子,通过硝酸银的紫外线分解将银粒子沉积到纳米粒子上,纳米粒子的空腔中充满了抗生素。服用药物后,抗生素会在9天内逐渐进入体内。
她指出,使用银粒子可产生附加的杀菌效果。比如,载有庆大霉素的纳米粒子对38种大肠杆菌的菌株有效,将银粒子附着其表面后,这一数字可上升到47种。另外,纳米颗粒可以增加携带抗生素的负荷,同时很容易从循环系统渗透到组织和返回,从而确保将药物不断输送至感染病灶。
克里斯蒂娜·古兹表示,新型纳米杂化物能够用比抗生素少得多的活性物质来消灭细菌和真菌种群。在某些情况下,剂量差异达到6—7倍。比如,庆大霉素抑制大肠杆菌U-122菌株的最低浓度为256毫克/升,而有相同药性的纳米杂化物在40毫克/升时就能达到类似效果。
据悉,新型药物已经通过了对50多种细菌和真菌培养物的实验室测试,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继续对新的纳米杂交物进行临床前测试。
返回首页>>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爽爱
5月27日下午,济宁市国资委领导班子实地调研了济宁能源梁山港、港航金属材料公司和龙拱港重点建设项目,深入了解项目建设进度,梳理项目堵点卡点问题,并在项目现场召开市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暨2020年董事会工作报告会。[详细]
6月1日,儿童节,一场特殊的聚会在任城区济阳街道鲁抗家园小区举办。[详细]
济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设施大队大队长、警务技术一级主管熊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济宁市纪委监委指定,目前正接受济宁市任城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详细]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即将来临。5月31日,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中高考期间餐饮安全提示,提醒广大考生、家长要注意餐饮安全。[详细]
本周济宁市以多云天气为主,多弱冷空气活动,6月1日和3日前后有雷雨或阵雨,南北风交替频繁,气温总体走高。[详细]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了《山东省2021年度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名单公示》、《推荐我省乡村教师参加教育部培养奖励计划评选人员名单公示》。确定244名山东省2021年度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以及确定推荐24名乡村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培养奖励计划评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