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宁2月14日讯(记者 李丹)春节、元宵节过后,济宁的职场又迎来新一轮的招聘热潮。记者从在济宁人力资源市场了解到,年后这里已经举行了5场招聘会,从几次招聘会的供需情况不难看出,用人单位在学历要求的基础上,更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及责任心。
用人企业看重工作经验,应届大学生“很尴尬”
2月11日,记者在济宁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2017首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看到,企业招工信息电子屏幕前挤满了前来应聘的各高校毕业生,他们有的记录着招聘信息,有的翻阅着手中拿到的招聘信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小赵告诉记者,这次来参加招聘会,主要是想了解一下目前的用工情况。他说:“我学的是传媒专业,6、7月份就要正式毕业了,看了一圈也初步了解了一下,传媒专业的企业很少,有几家传媒公司,但薪金条件都不是太好,而且很多公司要求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要求无工作经验的几乎没有。”这也让很多像小赵一样的大学生应聘者们望而却步。
记者从济宁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科了解到,招聘单位仍以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处于供求的旺季,现场洽谈交流的频率也比较高一些,从到场人员的情况来说,各个层次的人群都有,有应届毕业生,也有想跳槽、跨行的“老人”。从求职的人群来看,还是以中青年为主。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教育业、商务服务业进场岗位需求量较多的行业。
据了解,在2017首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当天,共有招聘单位133家,提供就业岗位4284个,进场求职人员286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198人。
招工难成“通病”,企业需求量成经济“晴雨表”
在招聘会上,很多招工企业仍遇到了“招工难”。一家家政公司的招聘摊位上,招聘人员刘女士介绍,年后他们已经参加了多次,但能适合的人选并不多。她说:“很多人都想工资高,还想朝九晚五,还想双休,作为我们服务行业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房屋中介,有客户看房的时候随时都要去,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有些东西都是相对的,付出了才有回报。”刘女士说,尽管他们在学历上没有太大的限制,但对工作的责任心要求较高。
济宁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科翟青告诉记者,招工难成为各个行业的共有的现象,不是仅仅出现在哪个行业,而是每个行业都有这种现象,社会改革时期,由于经济情况迫使众多企业转型或对自身产品环境的变革,引起很多招聘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就会不断提高。但对于当前的求职者来说,应届的毕业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而想要转行或跨行的人员往往在对企业薪酬有自己的需求,本身市场的交流就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因此,招工难成为时下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
按照现在市场的情况分析,比如制造业年前招聘的人员较少,节后就出现了大逆转,需求量已排到第二位。建筑业年前需求量不大,甚至没有需求量,而在年后频繁地到市场上进行招聘,人力资源市场也正好呈现出了一种经济的晴雨表,市场上企业的动态能够间接的反映出某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情况。
对待热门专业需理性,国际贸易、小语种人才急缺
招聘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国际贸易这个专业,济宁很多企业都比较缺,岗位很难招到合适的人。小语种专业的人才极缺,由于小语种的需求量不大,很多大学生认为在当地很难找到工作,大部分选择留在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就业。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一部分留在外地,一部分选择回到家乡就业。很多想回来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家庭原因。
教育行业的扩招和大批学校的设立增加了对教师岗位的需求量,但大部分教育机构对教育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如果不参加事业编制招考,通过社会就业,需求量也是阶段性的,也是有限的,教师的职业相对比较稳定,市场的需求量总是有限。而计算机网络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热门,现在倡导信息化产业服务,特别近几年济宁引进了国际知名的国际网络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更有优势。所以,求职者在对待这些热门专业的时候,也应该保持理性的心态。
大学生应正视自身优缺点 提前涉猎社会相关行业
针对应届大学生应聘的情况,济宁人力资源市场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对进场的大学生进行了现场简历的收集,并通过简历给广大的大学生提出岗位推荐的建议,收集的简历也可以进行再次的利用,有企业岗位比较合适的也会主动推荐给企业。另外,人才测评也为广大的求职者职业方向的规划,通过测评的软件了解个人的性格取向,适合哪个择业方向,现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对自身的定位不够,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职业规划考虑不周全。
济宁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科翟青介绍说,目前在很多大学都已经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由于开设的时间较短很多学生都不重视,从而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各个企业存在迷茫,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职业的方向做出规划。此外,现场配套的职业指导师可以针对每个人做出的职业测评结果进行分析,面对面的交流,哪方面是性格的优势,有助于在哪个行业更利于成长。相反,在性格上的弱势和缺点可以怎么去提高,帮助将劣势化解称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大学生在校期间,对社会的了解过少,可以通过假期打工等形式提早接触社会,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度,根据个人的需求涉及相关的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更多的是积累社会的经验,正式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尽早找到理想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