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竭力履行岗位职责 倾力贴心帮扶弱势群体
——记汶上县军屯乡优秀共产党员刘圣增
大众网济宁6月16日讯 刘圣增,男,1980年12月出生,大学专科学历,汶上县军屯乡人。200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乡敬老院院长、乡军屯社区总支书记、乡汶泉社区总支书记,现任军屯乡乡长助理、民政办主任兼残联理事长,乡慈善分会秘书长。
心贴老人受尊重
2007年10月,年仅27岁的他被委任为乡敬老院院长,当时乡敬老院刚搬迁新址改建完成,供养对象大都属孤、老、残,由于多年独居形成了孤僻、压抑、固执和自卑的心理,难与他人相处,不时有打闹争吵现象……面对这些难题刘圣增同志凭借不服输的一股韧劲,毅然接受了工作安排。第二天他一心扑入了工作中,一个月没有出敬老院大门。在这一个月里,他白天领着工作人员清理环境卫生,把杂草丛生的大片草地整理成一席席方整的菜地,建设猪舍、鸡圈;晚上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学习,与五保老人谈心交流,听取他们的诉求。随后,他对敬老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健全敬老院院务委员会,强化责任意识;规范财务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创新经营机制,搞活庭院经济;真正呈现了老有所养,住有宜居,病有良医,娱有群乐健康向上的院风院貌。
心系百姓显真情
2008年,乡民政办主任的重担又压在了刘圣增身上,这一干就到了现在。5年来,他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凡是符合条件的,一刻不拖,把党的关怀不打折扣的送到困难者家中;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一点情面也不给,坚决不做顺水人情。
南陶村80岁的优抚对象李现志,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负伤,现身体又患严重心脏病,妻子也年老体弱,因医疗费拖欠问题,老人以前一直夫妻搀扶着拖着病体到乡民政办一遍遍咨询。刘圣增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救助政策,第一时间为老人解决3万余元的医疗费用。
梅山村的梅兴凯本有一个幸福的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他的父亲在外务工时意外死亡。母亲也在下地干活时跌落桥底不幸身亡,刘圣增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梅兴凯进行结对帮扶,为他办理了农村低保,通过危房改造建设了新住房,当时到村调研的李县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又第一时间为他解决了学费,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现在的梅兴凯已参加了工作,还谈了对象。?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对于困难群众,在救急的同时还千方百计救穷,为他们谋求致富之路。他多次协调,依托该乡的招商引资企业——大汶河现代农业公司建立了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基地,解决残疾人长期就业30余人,求助该乡的生态农业基地,带动帮扶60户残疾人家庭创业。2010年和2011年大汶河现代农业公司连续两年被山东省残联评为“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基地”, 2013年,他所带领的残联团队被济宁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十一五’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推荐为省先进集体。
爱岗敬业做奉献
刘圣增同志每到一个工作岗位,他都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2012年,乡里成立了农村环境整治及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刘圣增又被委以重任,担任该指挥部的副指挥,他带领指挥部成员充分发挥“5+2”、“白+黑”的精神,吃住均在指挥部,和乡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全体同志一起自我加压,至今高标准完成了2013年度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和全乡12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
刘圣增,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安心山区、扎根基层,没有激昂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有的只是冲锋在前,任劳任怨。朴实无华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地为军屯乡发一份光,一份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作者:苏霄 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