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2日上午,济宁市精准扶贫攻坚动员会议召开,打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2016年即将到来,精准扶贫工作现已全面展开,部分县市已走在前列。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扶贫形式正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朝着2017年在山东全省率先完成精准脱贫任务的目标迈进。时值济宁市精准扶贫工作集中开展阶段,济宁大众网深入贫困地区,来到需要帮扶的家庭,用文字与图片还原他们“脱贫史”,希望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行善举、助贫困”的行动中来,将扶贫济困成为社会的自觉选择。
□大众网记者 朱仙娉
王宪政早年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现在颈部与腰部已经无法活动。
一间屋子,两面镜子,几个展示柜,崭新的白色地板与白色吊顶把屋子映衬的格外明亮,看着将要开业的理发店,邹城市千泉街道尚兰村村民王宪政十分感慨,“自从小女儿出生后,妻子为了照顾我们爷俩关了原先的理发店,我们一家人没有了收入来源,仅靠低保和卖酒瓶为生,乡里乡亲和村里都知道我们家穷,为我们捐了不少钱,但我们不能靠这过一辈子。”在精准扶贫电视电话会议上,王宪政向村里第一书记屈秀秋提出了想要靠理发技术脱贫的想法后,立刻得到了屈秀秋的赞同。王宪政个人的想法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并最终为他定下了精准扶贫的个性化方案。
老理发师王宪政一家因病返贫,妻子一人苦苦支撑四口之家
记者见到王宪政时,他刚刚从城里回来,理发店要开业了,还有一些东西没有置办,他去办放心一些,还能省点钱。
说起理发店,王宪政难以掩饰心中的自豪。80年代末,十九岁的王宪政在邹城市理发店学徒,三年后与妻子党宪荣一起开了个理发店,先后收了不少学徒。1993年大女儿的出生更是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不少欢乐。
“那时虽不富裕,家里日子也还可以。”党宪荣回忆起与丈夫一起开理发店的那段日子,美好的生活并没有过多久,丈夫王宪政就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一次又一次的大手术花尽了家中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许多债。丈夫因病行动不便,再也不能拿起剃刀给人理发,于是赚钱养家的重担落到了党宪荣的肩上,理发店就靠她一个人苦苦支撑。
“没有二女儿之前,我一个人干着理发,还能照顾得了他爷俩,但是2009年小女儿出生以后,我再也没有那么多精力照顾患病的他和两个孩子了。”党宪荣对记者说,他们俩口空有一身手艺,这些年除了要支付王宪政的医疗费,还要供大女儿上学,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和时间去开店经营,只能靠低保与社会募捐救助度日。每个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过的比其他孩子差,所以低保来的钱大部分都供给大女儿,现在丈夫为了女儿也不舍得吃药了,如今有了新的转变,希望一切都能好起来。
王宪政的理发店就开在尚兰村村头,看上去有些简陋。
王宪政要把得到的帮扶转化成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个来理发的村民
“我准备给大人定4块,小孩2块。”王宪政一面盘算着小店开业前还需要准备什么,一面告诉记者准备定的理发价格,然而如此低廉的价格着实让记者感到惊讶。
王宪政笑着说对记者说,“村里帮我装修了这间屋子,弄好了水电暖,城里的银行帮我买好了理发设备,我的理发店能重新开张全靠精准扶贫政策,我应该将手中的实惠赠予社会,赠予人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王宪政的理发店开在了邹城市千泉街道尚兰村的村口,附近就有一处浴池,往东南1公里左右就是南岭村与欧兰村。小小的理发店辐射周边三个村子近3000余人。能为这么多老乡服务,让他们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正是王宪政在得到帮扶后最想做的事情。
“我们这些年吃着低保,村里还帮助大女儿勤工俭学,为小女儿减免入托入学费用,可以说村里为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费了很大心思,现在有机会能自食其力,我们应该把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王宪政说。
王宪政的妻子党宪荣正在收拾理发工具。
从“输血”到“造血”,个性化订制方案让扶贫落到实处
靠低保、靠捐助,“输血式”接受社会救助并不是脱贫致富的最佳方案。
因病致贫,丧失了劳动力的王宪政在今年被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以往每年,王宪政的家庭都会接受来自社会的捐助。尽管如此,这些救助与低保收入远远不够王宪政每月用药的开销。
“我对自己的身体是很不负责任的,这么多年来病到哪里也看不好,医院开的药太贵,又不能根治,实在舍不得吃,不如把钱省下来,让大女儿在外面上学过得好一些。”面对之前的生活,王宪政十分希望能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无论是王宪政本人,还是扶贫项目相关负责人,无一不认为由被动接受帮扶向创业致富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先脱贫再致富。
邹城市千泉街道结合每一个贫困户的特点,为他们量体裁衣,改变传统的帮扶模式,将“输血”变“造血”,通过创业扶持、就业安置、社会救助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同时让贫困群众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致富的方法。而他们的做法,正是当前济宁全市23.89万贫困人口正在走的脱贫之路,也是济宁各县区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战,由点连线,由线到面。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只有立足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才能实实在在地造福百姓、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