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济宁市人才市场发布《济宁市人力资源(人才)市场2015年供求情况分析》报告,去年全市各级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634场,共有50.2万人次进入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寻找工作。总体来看,企业招聘需求减弱,岗位供给数量较去年缩减三成以上,求职人员数量较去年增加近四成,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就业岗位由去年的供过于求递变为今年的供不应求,就业压力增大。而且,隐性失业导致员工离职,再择业人员成为就业的主要群体。
去年50余万人次“进场”找工作
2015年,济宁市各级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634场,进场招聘单位27349家次,同比减少了14.39%;提供招聘岗位44.9万个次,同比减少了32.83%;进场求职者50.2万人次,同比增加了39.77%; 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1.5万人次,同比减少了4.91%。去年,共有50.2万人次进入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寻找工作。
从供求对比情况看,2014年市场提供岗位数量大于求职人员数量,用工缺口为21.2万个,求人倍率为1.46。2015年进场求职人数比招聘岗位数多出5.3万个,求人倍率为0.89,岗位供给量明显变得紧张,呈现供不应求的格局。“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基本上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用人需求锐减。”济宁市人才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制造业尽管仍是提供岗位最多的行业,但比去年减少了36.51%,其中,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同比减幅均在50%以上; 医药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少有的几个用工需求增长的行业之一,提供岗位数量同比增加了20.63%。第三产业行业中,岗位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建筑安装业,同比缩减了69.28%,建筑装饰业、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土木工程建筑业、教育业则分别减少64.87%、57.62%、55.74%、48.12%、37.13%,而道路运输业、保险业、计算机服务业则分别增长了26.81%、13.57%、9.0%。
初次就业人群进入市场就业的数量持续走低
据介绍,就济宁市人力资源(人才)市场2015年供求情况分析来看,隐性失业导致员工离职,再择业人员成为就业的主要群体。受经济因素影响,由于企业未来发展形势不明朗,工作量不饱满,部分员工处于隐性失业状态,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他们选择了主动离职,重新进入市场寻找新的工作岗位。“装备制造业是我市重点支柱产业,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从今年情况看,不但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而且开始出现员工流失现象。”
现场招聘会调查统计显示,2015年再就业群体的数量占到了求职人员总数的58.78%,成为求职比重最大的群体,这部分求职者多是销售人员、机械行业的技术工人、一线生产施工人员、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抽样调查显示,再就业群体中主动离职的求职者占总数的74.72%。
此外,今年初次就业群体进入市场求职的比重仅占总人数的10.78%,其中应届毕业生占初次就业群体的比重为65%,初次就业人群特别是应届毕业生进入市场就业的数量持续走低。“和往年相比,高校毕业生在求职群体中所占比重在逐年减少。”市人才市场一名工作人员说,其原因主要是:客观上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使得每年进入社会的新成长劳动力的绝对数量持续减少;求职渠道多样化,90后毕业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更高,各大招聘网站成为他们喜爱的择业方式。此外,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就业选择理想化,在职位不理想的情况下宁愿等待观望,并不急于就业。
第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最多
从统计情况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所占比重分别为0.49%、31.26%、68.25%,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进一步减弱,第三产业提供的岗位数量最多。但是,我市第三产业提供的岗位大多还停留在低端服务领域,虽然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但灵活就业人员较多、人员流动率较大、就业质量不高。因而,应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产业崛起机遇,应大力发展互联网、信息、金融、交通物流、文化教育、人力资源等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科技含量和薪资待遇较高的现代化服务业,向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并缓解从第二产业涌入第三产业的再就业群体的就业压力。
在职位需求方面,销售类职位市场需求最为旺盛。“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如何能更好地开拓市场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平台应运而生,相应带动了企业对销售类人才,尤其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市人才市场的一名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