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2月4日讯(记者 谷雨)2016年2月4日下午,“2015年济宁市十大新闻”发布会在济宁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会上,揭晓了“2015年济宁市十大新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昌文,市人大副主任殷允岭,副市长吴霁雯,市政协副主席郭洪敏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是由济宁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济宁日报社、济宁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评选过程中,本着公开、公正、客观、全面的原则,由市内和省驻济宁新闻媒体推荐2015年公开报道、发生在我市或与济宁直接有关的重要新闻;评委会从中初评出30条候选新闻,并通过济宁新闻网、东方圣城网向社会公示;评委会参考有关意见,最终评选出2015年济宁市十大新闻。
附:2015年济宁市十大新闻
一、中共济宁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制定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5年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构画了未来五年济宁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推进济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建议》突出体现“五大发展理念”,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对推进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精准脱贫攻坚、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方面做出了新的部署。《建议》注重突出济宁的特色优势,既在补短板上用力,也在增优势上下功夫,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推进都市区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是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我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在2015年2月28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我市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称号,拿到了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军的“入场券”。自2013年我市启动“五城同创”以来,各项创建工作按照既定计划有序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济宁以山东省首位顺序列入示范区名单;实施治理大气污染“十大行动”,全年180天“蓝天白云”,同比增加天数位居全省第一,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迈出坚实一步。2015年7月,我市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考评,迎来“七连冠”。2015年11月,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核查验收,我市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标准,圆满地通过验收。2015年12月,山东省爱卫办公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暗访结果,我市创卫工作成功通过省级暗访。
三、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落户济宁
2015年6月,省委、省政府将济宁确定为“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省政府将聚集要素资源进行定向支持,助力济宁打造全省、全国新硅谷。2015年8月,《济宁市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行动计划(2015-2018年)》出台,重点突破LED、光通信、光伏优势产业集群,大数据、电子商务、智慧城市新兴产业集群,物联网、北斗导航、集成电路、机器人高端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集群”,集中建设山东软件产业基地、山东智慧城市产业基地、山东大数据产业基地等“三大产业基地”。2015年10月19日,济宁入选2015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名单;10月29日,惠普(济宁)软件产业国际创新园跻身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月26日,中兴济宁智慧城市项目正式上线运行。
四、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揭牌成立
2015年12月26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正式揭牌成立,我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济宁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示范区建设进入快速突破的新的历史阶段,对于加快首善之区文化强市建设、全面提升文化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全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首善之区建设,全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儒家文化传承示范区,文化经济、文化发展创新区,成果丰硕,成就卓著。7月18日,国家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山东省文物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挂牌暨“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开工仪式举行,“三孔”百年来的首次大修拉开帷幕。9月1日,市文化中心项目开工建设。9月27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成功举行,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同期颁发。10月底,孔子博物馆建设项目成功纳入2015年山东省重点建设备选项目。11月18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光明日报》编辑部与我市在京共同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快首善之区建设”座谈会,助力济宁在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上实现更大作为。
五、济宁荣获2015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5年12月,住建部公布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摘得范例奖。自2012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2014年起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把严格落实责任、实行上下联动作为重要保证,把典型示范引领、连片梯次推进作为基本方法,把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作为重要前提,一年一个重点,一项一项突破,改善了镇村面貌,搭建了增收平台,提升了文明程度,锤炼了干部作风。全市财政投入5.4亿元,撬动社会资金58亿多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打造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34个,连线成片打造生态文明村1427个,新建环境整洁村4973个。2015年9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CCTV-1)“新闻联播”栏目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作了深入报道。
六、济宁群众满意度在全省三年提升10个位次
在全省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济宁的排名从2011年的第16名提升至第6,三年提升10个位次,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综合考核位次和群众满意度调查成绩连年提升的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民生保障“十大体系”;2015年“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中,又对民生工作系统性设计、制度化安排,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的78.9%。建立起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零起付线”救助机制,居民大病保险最高可报销45万元;连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惠及近30万群众;推行了“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实施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2015年2月,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40万元;实施了公共自行车工程并于2015年9月实现全省联网;对农村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成。2015年6月18日,我市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候选城市名单。
七、我市一批骨干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如意集团时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并要求“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抵御风险能力”。2015年,我市持续加大转调创力度,转型发展迈出新的步伐,一批骨干企业紧跟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布局产业链,投资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营销基地。如意集团在宁夏、新疆和巴基斯坦建设纺织产业园区和煤电项目,2015年9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名单,如意集团跻身榜首;太阳纸业在美国阿肯色州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在老挝建设林木基地;美晶集团在柬埔寨建设水稻种植基地;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建设了煤炭资源基地和钾矿、铝土矿资源基地。此外,我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15年10月,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台无人驾驶推土机正式亮相。
八、陈新宁被追授首位齐鲁时代楷模
2015年4月25日,由省纪委、省委宣传部、济宁市委、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齐鲁时代楷模、齐鲁最美人物发布厅”,发布了首位“齐鲁时代楷模”和第一批“齐鲁最美职工”。其中,金乡县纪委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陈新宁被追授为“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陈新宁同志长期奋斗在工作第一线,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1年,不计名利、任劳任怨,铁面执纪、维护民利,勤恳敬业、严于律己,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各大媒体集中报道了陈新宁的事迹。
九、我市迎57年以来最强暴雪,多部门携手抗击冰雪灾害
2015年11月23日至24日,我市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强降雪,全市平均降雪量29.5毫米,平均积雪深度为22.7厘米。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全市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全力抗击。11月24日10:00,市政府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对清雪除冰工作做出部署。市气象台及时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和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防范建议和决策依据。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学校调整学生上放学时间,必要时可停止上课,确保师生安全。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农作物防冻害,保障蔬菜大棚安全。市城市管理局连续奋战七昼夜,出动清雪车辆、机械2100台次,喷洒融雪剂120余吨,清理积雪积冰70万余立方,清理被积雪压断的树枝520余车。交警部门1200余警力全部出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济宁日报社、济宁广播电视台等各新闻单位深入一线,全方位、多角度报道雪情,并综合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融媒体发布,为抗击暴雪灾害、方便市民生活、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等,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
十、济宁2015年度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再创历史新高
2015年,济宁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7.2亿斤,实现自2004年来的“十二连增”。近年来,我市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引导扶持下,高产创建工作全面展开。201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27万亩,比上年增加5.4万亩;平均单产519.7公斤,比去年增加3.2公斤;总产量比去年增加1.28亿斤。全市新认定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100家、省级示范社57家,全市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12178家、家庭农场150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