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10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扶持10个街道建设托养机构,20个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个村建设互助养老院。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建设一批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3000张。为4000名高龄、困难、空巢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为4000名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完成;在建和建成51家村建互助养老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服务机构……在今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养老服务工程”中,济宁市提出了一系列目标,目前已经过去半年多,记者探访发现,目前该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居家养老服务”
济宁市市中区古槐街道,作为济宁的老城区,辖区内有多名高龄、困难、空巢老人。在大石桥社区,86岁的刘汝英老人因患糖尿病双腿不能长时间站立,只有一个女儿,但是因为女儿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内最多也就回家两次,民政部门为老人办理了居家养老服务。嘉诚劳务公司的家政工胡兆荣成了老人家的家政工,定期来到老人家中洗衣、打扫卫生。
在2013年济宁十件实事中,提出为4000名高龄、困难、空巢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现在,按照“市场运作、政府补贴”的原则,济宁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所需资金全额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为城镇“三无”老人、低保困难老人、“空巢”高龄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市有4000多名“三无”老人等困难群体受这一政策惠及,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时间累计达200万小时。
“互助养老院”
在任城区石桥镇北王一村,24套按照“一室一厅一厨”格式建立起来的互助养老院落矗立在村子里,已经70岁的房电宝老大爷住在其中的一套互助养老院内,“我有儿女,但是和老伴在这里住着清静。”在石桥镇李二村,按照这种模式建立起来的互助养老房屋有106套,刘先凤等村里的170多位老人住在其中,“在这里住得挺好,老年人住得都很近,平常能互相帮个忙。”
北王一村和李二村只是已经建起的农村互助养老院的其中两家,今年济宁市提出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中,把建设100个村建设互助养老院列入其中。记者从济宁市民政局了解到,截止到上半年,目前已经新建成农村互助养老院32个,新增床位1436张;在建21个,可新增床位380张;下半年计划建设50个农村互助养老院。
“扶持民办养老机构”
位于邹城北宿镇的邹城市第六老年公寓,是一家依托社会力量办起的养老机构,在这里活动室、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整洁的房间和干净的厨房,成为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一个亮点。62岁的齐崇宫老人住在邹城市第六老年公寓一个双人间,笑称在这里吃穿都挺适应,交纳的养老费也在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内。
今年十件实事中提出扶持建设一批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3000张的目标。现在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给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与公办机构平等的待遇,并在税收和用地、用水、用电费用等方面给予减免优惠。今年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已经新建成养老机构10家,新增床位1657张;在建4家,可新增床位700张;下半年计划建设4家,可新增床位700张。
其他相关项目正在进行中
十件实事中提出的济宁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规划设计等工作,近期即将开工建设;在济宁各个县市区,均启动建设了集孤老供养、社会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目前已建成9个、在建4个。
此外,资助10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扶持10个街道建设托养机构、20个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也列入今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中。记者从济宁市民政局了解到,上半年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已完成改扩建14个,新增床位1032张;在建12个,可新增养老床位516张。新建成的街道综合性养老机构8个,新增床位数566张;在建4个,可新增床位440张;下半年计划建设3个,可新增床位260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建成15个,在建18个,下半年计划建设20个。
高龄化加快、出台措施得力 社会养老体系建设速度加快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市级社会福利中心为示范,县级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级互助养老院“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2013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中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的各项工作目前正加速进行,在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已经提前完成。”济宁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邹谨表示,今年全市已新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24个,新增养老服务床位4651张,“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1万,占总人口的16%,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使社会养老体系建设速度加快。”
邹谨介绍,今年济宁将完成14个街道托养机构、111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个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并鼓励多元投入,把“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