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4日凌晨3点,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在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球场展开,阿根廷对阵德国,双方90分钟互交白卷,格策第113分钟的进球助德国1-0取胜,历史第4次拿到世界杯冠军,追平意大利,仅落后于巴西,同时也成为首支在美洲大陆夺得世界杯的欧洲球队。
中新网北京7月15日电(王牧青)每当世界杯落幕,球迷难免感到惘然若失——下一场足球盛宴,将在遥远的四年之后。未来的若干年,巴西世界杯的一幕幕,将一直是人们回忆和咀嚼的精神食材。球迷,或者专业人士,将反复推敲:巴西世界杯到底留下了什么。
一场与德国有关的盛宴
开赛时的夺冠赔率排名第二,半决赛碾压最热门巴西,决赛绝杀第三热门阿根廷,德国人捧起大力神杯,可谓名至实归。许多专业人士眼中,德国足球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德国人眼中,他们本应在2006年本土夺冠,而不是将星换代后的2014年。克林斯曼说,巴西世界杯的结局可以总结为,最好的球队捧起了大力神杯。
“德国足球就是一架设计精密、细节灵巧,运转完美的机器。”曾经在德国足球沉浸多年的前国脚杨晨总结。
德国足球用了12年的时间,以2002年世界杯屈居亚军为基础,试图缔造新的日耳曼辉煌。著名教练金志扬认为,如今德国队中的当打球员们,早已在几年前的欧青赛上所向披靡。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尤其,在西班牙足球大行其道的前几年,德国人低调地汲取“斗牛士足球”的营养,创新地组建起更适合自己的战术体系。花开总有成熟时,这个夏天,严谨的德国人笑到了最后。
也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临场发挥,三十年前,莱因克尔曾跪倒在德意志足球的强硬之下:“足球就是22个人踢球,最后德国人获胜的比赛。”在巴西,面对阿尔及利亚、加纳或者美国,甚至决赛挑落梅西领军的阿根廷,德国人在决胜时刻总能成为胜利者。
反观德国人的大部分对手,实在处在与德国不同的重量级。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东道主,仅在30分钟内就被打得满地找牙;“金球王”梅西率领的阿根廷,抵抗了113分钟后轰然倒下;另一名“超星”C罗,甚至死在了起跑线上。金志扬指出,相比于德国队,巴西等对手自身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一届属于速度与进攻的比拼
巴西世界杯总共贡献171个进球,与1998年世界杯持平。如果不是淘汰赛阶段白卷频出,这个数字绝不仅仅停留在此。“总的来说,巴西世界杯是一届鼓励进攻的大赛,比起过去,各队更加针对防守成功后的反击,只守不攻的情况几乎已经不存在。”杨晨说。
“德国人从西班牙的技战术优点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些元素,进行了一种适应足球发展潮流的尝试,比如坚持压迫式打法,比如坚持球员在场上的位置变化。”杨晨说,“从结果上,德国队的夺冠是理所应当的,或者说是众望所归。”
出身前锋位置的杨晨,对如今这支德国的进攻换位的先进战术非常赞赏:“我理解,人们所说的无锋,更多的是前场球员频繁的换位。但换位的同时,每个人对位置的理解都很透彻,”
无论是淘汰赛的巴德之战、还是小组赛中荷澳对决,双方进球梅花间竹,展示了比赛的强大张力。速度型球星频频闪光,罗本、迪玛利亚、梅西展示了自己最好的一面。老帅金志扬指出,“全守快攻”是世界杯比赛的一个特点,尤其小组赛时,双方的攻防如潮水般上下,不少进球发生在反击中,甚至反击的反击之中。杨晨同样认为,“快”已经成为足球发展的一个趋势。
“大家还要注意到一个现象:巴西世界杯上,不少门将的位置上涌现出新星。一些来自非洲、美洲的球员脱颖而出,这说明,世界足球变得更加多元化,球星诞生的土壤种类更加丰富了。”杨晨总结。
一堂与中国足球息息相关的公开课
世界杯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界足球的百态。其中,处境尴尬的中国足球,无疑成为了新的众矢之的。对于一届足球的盛会,业内人士希望公众在看热闹的同时,也能看出一些门道。“对中国足球人来说,重要的是学习,而不是评价。毕竟,败军之将不足言勇。”金志扬语重心长地说。
据了解,不少中超俱乐部的教练组,都认真地研读了世界杯的比赛。作为中超俱乐部助理教练,杨晨感受很深:“要带着问题看球,世界杯是多么宝贵的学习机会。”甚至,一些在一线执教的教练,为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专门从电视台借来比赛录像,在白天抽空研究。
网上流传了一个段子:二十多年来,中国学过德国、学过法国、学过巴西、学过意大利、也学过西班牙,但最后却形成了一个四不像。巴西世界杯之后,人们怀疑,中国足球又要走回学习德国的老路。
杨晨眼中,中国足球该学习的,远不仅仅是球场上的战术,更重要的是足球身后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德国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青训体系的运作方式,甚至青少年比赛的运行经验,都值得中国足球从业者认真反思。
“但最终,我们不能照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办法。”杨晨说,“我们仍然要努力打进世界杯,这是一个国家足球的荣誉。而能否打进世界杯,取决于成绩背后的运作和发展,这需要中国足球人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