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半个月,浙江省高考文理第一批首轮投档分数线将公布,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景又将上演。
回望考场,有人笑,就一定会有人哭。
不过,别哭太久,就一场考试。这场考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哭完后,擦干眼泪勇敢地站起来,向前奔跑。人生之路,跑无止境。
本期学周刊,我们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案例——她们都不是考场上的赢家,但她们在各自的工作场上都收获了成功。
她们没有什么七十二变,但她们都懂得一个不二法则:事在人为,人生之路全由自己创造。
故事1
——“我没有一本的文凭,唯有比别人加倍努力,积累更多的技能和实践”
90后姑娘一年创造4.9亿销售额
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流传着一个故事:2012年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周函西,去年拿了百万奖金。
因为去年,她拿下了龙湖集团年度销售总冠军:一年创造销售额4.9亿元,售出房屋170套。
这名90后小姑娘,在校时就是外联部常务副部长,出去拉赞助的次数比上课次数还多,但还是照样年年拿一等奖学金。
不过,这个江湖传言,被她自己否认了:“没有没有,哪有这么多,但收入不菲是肯定的。”
现在,她已转型去了招商部,面对的都是企业高管。这个部门的同事,最小的都比她大5岁,进入门槛还是硕士。可她,却打破了老规矩。
“做销售吃的是青春饭,不是长久之道。刚入职时,我就给自己做了规划,工作2年后转型。在这2年里,要树立自己的地位,不管工作多苦多累。”
在过去的近2年里,凌晨到家对她来说才算正常。“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工作之外的最后8小时。趁着年轻,多提升自己的能力。”
90后的小姑娘,有着意想不到的大能量。她的父母也没想到。
找工作时,她父母只是期待,找个年薪三四万的工作就不错了。“这就是他们对三本学生的期待。可事实上,三本和一本在找工作时,真的没有本质区别。”
“文化OK,其他不OK,照样被刷。本科是一个基本门槛,之后看的就是个人实战能力。现在的面试都是直接给你案例分析,看你如何处理。你的策划方案、处事态度、逻辑感、沟通能力,是否自信。”
可这些,从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6年前(2008年),周函西因为高考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足足半个月。冲击一本线的她,拿了二本触底的分,上了三本的独立院校。
“我对自己说,我没有一本的文凭,唯有比别人加倍地努力,积累更多的技能和实践。”就这样,她走进了她的大学校园,开始4年蜕变。
大一上半年,她加入学校社团,确定了自己喜欢什么。大二下学生会改选之时,她成为校外联部的常务副部长。管理40多个社团,她很忙。“经常晚上开策划会到10点,周末还要出去拉赞助。”不过她自己倒挺乐在其中。
进入大三,她开始疯狂地考证。“证书能给你加不少分,这样,你的简历给HR的第一印象就和一本持平了。”她说。
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证、创业培训师证、金融分析师证,她统统收入囊中。工商管理专业之外,她还辅修了金融专业。
“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创造的,自己要给自己找路。事在人为,脚踏实地地走。”周函西说。
点评
蜕变的学生,都离不开一个词“加倍努力”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财税分院党总支书记叶颖蕊做过13年的一线辅导员,见证过不少学生4年的蜕变。
无论如何变,都离不开一个核心词“加倍努力”。给她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进校的一名女生。
“进校时,她的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第一。在高中,她很自卑,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这对她打击很大,渐渐地,她就干脆不去上课。”
但大学里的她,却是另一个模样:包揽过所有的最高奖项,大四时就成了一家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还回校招聘同学。
大学4年,她发疯似地学习。“她的改变就从竞选班委开始,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她当上了学习委员。”
“我常对孩子们说,不要看轻看低自己。一次成败不能代表最终的成败,人不能生气,一定要争气,要卧薪尝胆。人生有无限可能,相信自己能做到最棒。”叶颖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