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夫子“微信聊天”,文物“活”了孔子博物馆火了

2023-02-19 15:53: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丛萍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济宁报道

  和孔夫子“微信聊天”、学拜师礼仪与孔子及孔子的弟子们合影、戴上耳机聆听祭祀孔子时的乐器……2月17日下午,文化“两创”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孔子博物馆。近年来,孔子博物馆立足于文化“两创”,充分发挥文化底蕴优势,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打出了一套花式组合拳,让尘封于库房已久的文物变得可观、可感、可体验。

  打造互动性数字化展馆,让文物“活”起来

  孔子博物馆馆藏丰富,藏品主要来源于孔府旧藏,在1.7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内,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的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的4万多册古籍图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

  走进孔子博物馆,由中亚克力材料制成的书柜组合成一尊高大巍峨的孔子像,搭配多媒体影像《大哉孔子》,为来访宾客拉开第一道序幕。

记者现场体验夫子问答互动屏

  在孔子博物馆,一个模仿微信界面设计的“夫子答问”互动展区成了网红打卡地。通过一个大型的触控屏幕,仅需要轻触对话框中的内容,点击发送给孔夫子,便能实现与夫子“穿越时空”对话,通过互动沉浸的方式,去聆听孔夫子的答案。

  除此之外,孔子博物馆还有很多供游客们互动的高科技体验项目,比如,游客仅需点击触控屏幕,就可以了解明代衍圣公的朝服、公服、常服、吉服和日常家居穿着的便服;可以学习拜师礼仪,并与孔子及孔子的弟子们合影;还可以在互动屏上查询祭祀孔子时用到的各种乐器,戴上耳机听乐器的声音,沉浸式体验儒家文化的魅力。

传统服饰展厅

  孔子博物馆打造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观众可以更直观、便捷地欣赏和了解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同时,博物馆推出研学游活动,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打造“孔子学堂进校园”活动,通过定期走进校园开展书法课程、经典诵读等活动,有效筑牢青少年传统文化根基,拓展了博物馆教育方式。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孔子博物馆依托特有的文化遗产资源和儒家文化内涵,积极打造多元化的社会教育活动,通过社教活动服务观众、服务教育、服务社会,聚力打造“孔子学堂”核心社教品牌,不断丰富完善课程体系,平均每年开展教育活动500余场。

  以文载道,打造文化传播新高地

孔子博物馆出品的“考不倒”文创产品

  在孔子博物馆的文创区域,文创品类囊括了服饰、文具、首饰、美妆、食品、家居、日用品等,可谓琳琅满目、创意十足。不仅有以卡通夫子形象制作的文创产品,诸如“考不倒”不倒翁、卡通夫子系列文件夹等;还有孔府结绳、蝴蝶册真皮挎包、孔府月饼、小夜灯等;更有依照孔庙大成殿、孔府垂花门等建筑元素,开发出的斗拱模型、大成殿拼图等文创产品,处处透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得记者们纷纷驻足观看。

  这些庞大的文创产品体系是如何研发的呢?在现场,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也为大家进行了揭秘:“为了不断寻找更多具有研发能力的合作单位,我们每年定期召开文化产品研发工作座谈会,重视与设计师及品牌的合作共赢。特别是与阿里巴巴‘国宝联萌’文创产品综合项目达成深入合作,共同开发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IP,在创意衍生品设计、IP二次创作商品版权保护、文创产品优质供应链对接、淘宝平台智能销售推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链路、全生态的合作。”据了解,从2019年开馆以来,孔子博物馆先后开发出礼行天下、诗礼传家、孔博美食等系列200余款文创产品。

  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研学游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各类文创产品更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孔子博物馆一个个文化创新的“金点子”,花式扩宽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功能。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雨水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月19日,济宁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时至雨水节气,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同时,雨水节气也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详细]

    02-19 10-02
  • 济宁交警周六车驾管服务“不打烊”

    2月18日是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济宁主城区开展“线下星期六”服务工作的第一天,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车驾管业务办理的便民利民。[详细]

    02-19 07-02
  • 济宁,怎一个运河了得!

    济宁,怎一个运河了得,这里依峄山之雄奇,傍微山湖之秀美,携运河之悠远,临水泊梁山之地,踞孔孟礼仪之邦,在济宁的人文历史长河里,满满都是时代的印记。[详细]

    02-18 08-02
  • “走新”又“入心” !这是文化“两创”的济宁实践

    济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传播交流等体系建设,精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两创”的济宁实践“走新”又“入心”![详细]

    02-18 07-02
  • 济宁市出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

    近日,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详细]

    02-18 07-02
  • “争·春”鲁南开新局丨“济”工开物

    济宁制造强市建设聚焦“231”产业集群,助推高质量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刻都在迸发着精彩。大众网济宁推出《“济”工开物|看!济宁“231”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手绘长图,展现济宁姿态昂扬、务实拼搏的风姿,汲取奋进、创新蕴含的无穷力量。[详细]

    02-17 09-02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