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他为火箭腾飞护航

2014-08-14 15:26 作者:王达 宗兆盾 王玉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位高级工程师已与这些瞬息万变的数据相伴了21年。

有人说他是中国的阿甘,21年来每天雷打不动跑6公里,下雨天打着伞也照样跑。

有人说他是“火箭数据处理王”,21年来先后托举70多颗卫星奔向太空,没有出过丝毫偏差。

他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车著明,在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位高级工程师已与这些瞬息万变的数据相伴了21年。

一次尴尬的电视直播点燃航天梦

车著明的航天梦始于一次尴尬的电视直播。

19923221840分,中国为澳大利亚发射通信卫星。当时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车著明和同学挤在一间教室里,观看发射实况直播。

“……54321,点火!起飞!”火箭尾部喷出一股火焰和黄烟,箭体却安然不动。几秒钟的静默之后,主持人出现在镜头前,宣布“发射中止”。

车著明觉得“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主持人后面说的话“一句也没听到”。就在那一天,他告诉导师:“我想去发射中心,干航天!”“因为我意识到中国的航天事业迫切需要相关人才。”车著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第二年毕业后,车著明放弃到大城市和高校工作的机会,选择了位于川西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为该中心第一位数学专业研究生。

没想到,车著明刚来发射中心就赶上了我国航天史上仅有的两次大爆炸。信件如雪花般从全国各地飞来,有鼓励鞭策,也有严厉指责,“长城奇耻,国人心寒”8个大字让车著明揪心地痛。

那段时间,该中心发射任务明显减少,一些人提出调离,车著明则决定“留下来”,解决现实问题。火箭爆炸的巨大破坏力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这个“心魔”不除,势必严重影响航天发射事业。于是,车著明把目光投向了“液体火箭爆炸毒气扩散研究”。

既没有理论基础,又缺乏数据资料,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车著明买来爆炸力学、耗散理论等书籍,深入爆炸事故现场实地勘察,翻译了大量国外导弹地下井爆试验资料。苦苦钻研了1000多个日夜,他终于完成了《卫星发射场区液体推进剂爆炸毒气逸散理论与试验研究》课题,扫除了笼罩在科技人员心头的“乌云”。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研究领域的空白,获得了国家创新发明专利,并被成功应用到60多次航天发射事故防范、人员疏散和应急处理中。

3个月到500

火箭成功发射的一刹那,车著明的数据处理工作开始了。

从发射升空到星箭分离,火箭每分钟产生数以亿计字节的数据。车著明的职责就是从这个数据海洋中判断火箭飞行状况。

数据处理能力被称为发射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发射成功,要靠数据来判读;发射失利,要靠数据来分析。而在2001年之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却几乎为零。每次发射任务完成后,都要把数据送到外单位进行分析处理,来回一趟,短则30天,长则3个月。

车著明急切地找到领导:“这怎么行?”

他主动请缨,承担了遥测快速处理项目。18个月里,他与同事完成6万行程序编制与调试任务,完成各类文档48万字。系统研发一举成功,结束了中心没有自己遥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历史,数据处理时间也从原来的几个月缩短为3天。

此后,车著明又数十次对遥测快速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新一代系统数据处理时间从3天缩短至500秒。车著明用自己的冲刺推动了中心数据处理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粗到精的一次次跨越。

后来,车著明又提出“航天器飞行数据处理融合处理方法”,实现了中心高轨道航天器精度预报领域零的突破。有了这一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初始轨道预报精度由数百公里减少到几公里,节省的燃料可使卫星延长寿命1年以上。

从低轨到高轨,从高轨到深空,车著明一直在探索。

炸?还是不炸?

在同事娄广国看来,车著明就像《天龙八部》里武功高深莫测的“扫地僧”,平时看似普通,甚至有些呆板,但一到关键时刻,就显露出深厚的数学功底,不得不叫人刮目相看。

“我们搞航天,终极追求就是成功率。”中心总体技术部主任邓洪勤告诉记者,“因为我们是高风险事业,一旦失利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种损失,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有国际影响力。”

航天界普遍认为,火箭发射初始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一旦火箭飞行出现严重异常,就要实施安控措施使其自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车著明就是担当火箭安全控制重任的人。

2010117日,我国第3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火箭起飞50秒后,安全控制显示屏突然报警,速度曲线连续出现大幅跳变。车著明立刻意识到了“异常”。

5秒之后跳变依然剧烈,不断越出炸毁线。这时火箭飞行时间短、高度低、速度快、爆炸破坏性强,一旦炸毁,后果不堪设想。而连续5秒是地面必须实施安控的极限时间。

“炸?还是不炸?”千钧之力瞬间压在了车著明和同事身上。

虽然炸毁火箭在世界航天史上早有先例,但是错炸和漏炸又都是世界航天界的大忌,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安控工作室的气氛令人窒息。

就在这时,车著明语调沉稳地作出判断:“火箭没问题,是跟踪测量设备数据不准,继续观察。”

原来,短短几秒钟内,他综合比对了多组测控数据,发现虽然外测弹道超界,但遥测的温度、压力、转速都属正常。果然,8秒钟后,曲线恢复了正常,火箭飞行各项指标良好,发射任务又一次取得圆满成功。大家不禁感慨:“车高工,神了!”

关键时刻,车著明凭着自己对数据的精准把握将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事后的分析完全符合车著明的判断,正是火箭下行信号不稳定导致了跟踪测速数据跳变。

    我要的还是那个“1

每天早晨6点,车著明都会出现在一条林荫小路上,大汗淋漓地跑完6公里。一跑就是21年。可以说,这条小路见证了车著明青丝变白发的人生风景。

在发射中心,车著明同样不知疲倦地奔跑在由“0”和“1”组成的“数据王国”里。在这位数据处理专家的眼中,事业就是“1”,没有事业,其余的都是“0”。

记者走进车著明的家,感觉时光仿佛定格在上世纪90年代:褪色的地板上裂了一道道缝,衣柜的木门已经关不上了,沙发用了20年,连老冰箱上摆着的全家福也是10年前照的。

而车著明的同学们,很多已经身家过亿,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前些年,在一家知名企业担任董事长的同学邀他加盟,开出的年薪不低于40万元。而当时车著明一年的工资不足4万元。

出于现实考虑,车著明向领导递交了调离申请。那阵子,他照常上班加班,照常坚持跑步,但他的步子比以往更沉重了。

车著明说,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从穷苦的放牛娃到自豪的航天人,我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在一个个失眠的夜晚,他想明白了,自己的舞台在中心,自己的事业在航天。

妻子看着丈夫寝食难安,也明白了他心里的痛苦。她安慰丈夫说:“我们不走了,就在这里安心干一辈子吧。”最终,车著明从中心领导手里要回了调离申请。

“选择年薪40万元,无非是银行卡上多了几个‘0’。我要的还是那个‘1’,一种事业,一种信仰。”车著明说。

 来源:http://zqb.cyol.com/html/2014-08/14/nw.D110000zgqnb_20140814_2-01.htm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曹丽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