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日报读书论世:回不去的花果山
《西游记》的一头一尾是两座山,从花果山起,到灵山止。而整个取经故事也是由一座一座的山串联起来的,且不说妖魔鬼怪藏匿荒郊野岭占山为王,那些神仙菩萨也多是居于秘境仙山,据此完全可以整理出一份地理图志。“地仙之祖”镇元子的万寿山五庄观,长着“天开地辟的灵根”人参果树,以观主身份的显赫以及人参果的珍稀,这里定是不同凡响——五庄观山门前碑上写着十个大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这和花果山水帘洞的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何其相似乃尔!而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猪八戒请孙悟空归队时,二人携手登上花果山极巅之处,八戒也赞叹:“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想来,“洞天福地”该是恭维一座好山的最合适的词汇了。
山里住着神仙,也住着妖怪
高山仰止,对山的崇拜在许多民族中都存在,所谓“没有了崇拜,山就不再伟岸”。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的山岳崇拜、山水文化由来已久、雅俗共赏。在书中第九回,长安城外泾河岸边的渔翁与樵子也在争论“山青”与“水秀”哪个更胜一筹。相对于可以结伴登临的五岳名胜,那些人迹罕至、虚无缥缈的神魔居处,更具吸引力。
神仙和妖怪一般都住在山里。就仙人而言,隐居山林既有逃离红尘喧嚣的情感寄托,也有“欲上高峰窥皓月”的精神慰藉。拿妖魔来说,占据荒岭是为了生存过活,也是为了修行,山洞正如母体的子宫。玉帝得知石猴出世,指示道:“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上天有好生之德,躲过铲除剿灭,也许机缘巧合,土生土长、自学成才,历经千百年修炼的生命,也能跻身仙列,像被观音收服做了守山大神的黑风山黑风洞的熊罴精。山里的妖怪与人间的帝王官吏各有辖区,想必这些丑陋晦气的精怪自惭形秽,无法面对城郭市井的亮堂繁华,由此形成泾渭分明的结构秩序。
妖怪的本质特征就是吃人。孙悟空在花果山,也干过吃人的勾当,所以自然是魔。与他激战的天兵天将称其为“妖猴”,来定分止争的如来佛祖说此行是为了“救驾炼魔”。八戒和沙僧也有吃人的经历,沙僧项下就是九个骷髅。吃人是一种堕落的恶,有此恶行万劫不复,没有重量级的神仙保举加持,难以出头。
当年花果山七魔王结拜,牛魔王为老大,孙悟空是小七。而大闹天宫这样的轰轰烈烈的事业,六个结义兄弟并没有伸出援手,只是在孙悟空战胜哪吒三太子之后来贺喜,喝了一场大酒。之后猴子和老牛也交手,看不出一点兄弟情分,为何?李卓吾评点《西游记》的批语中说:“友人曰:‘妖魔禽兽说恁么情分!’又一友曰:‘没情分的便是妖魔禽兽耳!’”
从这个意义上说,妖魔是无情的,但孙悟空又是有情的。
从花果山登上木筏,漂洋过海
孙悟空的成长之路,有几个转折点。先是漂洋过海访仙学艺,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在菩提祖师门下。之后搅乱天地,遭困囚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再之后踏上取经路,跋涉千山万水,降妖除魔,终于达到灵山。
花果山孕育灵根,孙悟空从花果山诞生继而走出。“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花果山是桃花源与水泊梁山的结合体,对孙悟空来说,孩提时代的欢畅、王的自尊自负,深藏心底。因为天赋异禀,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就肩负使命。出于对人生无常的恐惧忧虑和对生命长久的渴望,美猴王独自登上木筏,“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这一抉择是对宿命的挑战也是回应,没有后路。
被拥立为美猴王之后,孙悟空便成为花果山的当然主人,万年不易。对于这份资产与职责,孙悟空的看法前后不同,上天做官时常常念及,取经后牵挂之心消退,甚至多有冷漠之感。
西行路上,虽然不像猪八戒常常提出分行李回高老庄,但孙悟空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出重返花果山。其间,猪八戒只是过过嘴瘾,并没能返乡探亲,孙悟空倒有两次重回花果山。一次是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把他赶走,悟空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在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回。另一次是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抢夺了唐僧行李,还占了花果山。沙僧去讨要行李,不敌假猴王,去落伽山向观音求助,悟空得知此事,与之返回花果山,大战六耳猕猴。这后一次也是孙悟空最后一次涉足花果山,也是花果山最后一次在书中出现。
孙悟空几次遭唐僧误解、斥责甚至逐出师门,按理说有机会回到老家,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被唐僧从五行山解救出来不久,行者打死六贼,受不了师父唠叨,使性子拂袖而去。一个筋斗云来到东洋大海,此时花果山近在咫尺,但孙悟空选择了去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了喝茶。龙王以“圯桥三进履”故事劝导“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孙悟空听劝回去保唐僧,引出一个重大情节——戴上了紧箍。之后再遇到挫折委屈,孙悟空有时会选择向观音菩萨倾诉,甚至哭诉。孙悟空不止是只爱撒尿的猴子,还是个爱哭的猴子。书中多个场合猴子大哭,有时哭得重情重义、痛彻心扉,令人动容。
为什么不回花果山?孙悟空说的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头上多了个箍儿,实在寒碜,再者他曾经声明要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不能在本洞子孙和鬼怪朋友面前食言。但是,如果孙悟空真有一天决定退休回乡,猴子猴孙定然还是欢欣鼓舞地接纳,正如六耳猕猴当了美猴王,这些理由完全可以不作数。是内心的纠结说服、暗示强化,反认他乡是故乡。
灵台方寸山与灵山,在哪里
出海学艺这一冒险传奇,让孙悟空变身为一个游民,穿州过府看过花花世界,已然无法回归乡土。“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个字谜,谜底是“心”。心性蜕变,一念之间。抵达自己内心,叩拜的须菩提祖师又是何人?在董说的《西游补》中,孙悟空被困在青青世界的万镜楼里,忽然空中出现一个老人,用手一根一根扯断红线,行者方才解脱。问其姓名,老人道:“大圣,吾叫做孙悟空。”言语交锋,竟和自己经历重合,孙悟空以为是六耳猕猴又来戏耍自己,取出金箍棒便打,“突然一道金光飞入眼中,老人模样即时不见”。孙悟空醒悟是自己的真神出现。真心妄心,心外之心,此说也是解释菩提祖师的一种视角。
想当初孙悟空在人前卖弄,变化松树,祖师决意不再留他:“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此后闹天宫大动干戈、天翻地覆,斗战方酣之际,如来佛祖出场定分止争。战争没有继续,谈判协议达成了一场赌赛,大英雄冒出“猴气”。筋斗云翻到天尽头,却是五根肉红柱子。“齐天大圣到此一游”,题名留痕,此风至今犹存。孙悟空为什么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按照李批的说法,如来是“心之常”,妖猴是“心之变”,千变万化,不离本来面目。明代心学流行,时人对《西游记》的解读也常常纳入其纲领。五行山、紧箍咒是约束“心猿意马”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酷刑。而五行山能镇压住孙悟空,靠的是山顶上贴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帖子。活动于明成化年间的姚福在他的《青溪暇笔》中说,这六字诀“盖‘俺那里把你哄’也”,可供一哂。紧箍戴在头上,扎根在心里。
而对灵山的理解,孙悟空显然在唐僧之上。在第八十五回,唐僧为山峰挺立、暴雨飞出而神思不宁,孙悟空开导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其中的禅机,可以与禅门公案所言的“即心是佛”“见性成佛”比拟。
脚踏实地,认得是家乡
花果山、五行山直至灵山,拼出孙悟空的心路。而花果山是孙悟空的乡愁,两次返回,详略比较,刻画得丝毫毕现。
在第二十八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逐,回到花果山,望见东洋大海感叹道:“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待来到花果山,眼前一片残败,“那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原来他闹天宫被擒拿后,花果山被二郎神率领梅山七兄弟,放火烧坏了。近乡情怯,这大圣倍加凄惨。于是,孙悟空花一番功夫重新整修,到猪八戒来请他时,花果山已经恢复昔日风采。倾注心血,却也无长久指望。临走时,孙悟空向阻拦的群猴告别:“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纵使不舍,也只得许下空头愿望。
与这一回浓墨重彩铺陈描摹不同,“二心之争”那场较量没有故地风物、故人情谊的描述,孙悟空见了六耳猕猴就开打,然后就上天入地,直打到佛祖跟前才见分晓。骁勇依旧,衷情不在,这是孙悟空留给花果山的最后一个背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也都有一个花果山。乡愁延绵,尤其是在佳节团圆、游子归心似箭之际。书中第二回一个细节,写得惊心动魄。悟空学道归来,花果山久为混世魔王所占,悟空诛灭魔王,将被摄去的小猴带回——“好猴王,念声咒语,驾阵狂风,云头落下。叫:‘孩儿们,睁眼!’众猴脚躧实地,认得是家乡”。脚踏实地,眼前是故乡,涌上心头的温暖足以令人唏嘘。不知多年之后,孙悟空是否还记得降落云端的这一场景?而经历种种坎坷跋涉,孙悟空也明白,花果山也许还在那里,他已经回不去了。
本文原发于《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16日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