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孔府过大年·福运中国年”之春节纳福活动在孔府门前启动,崭新的农历新年拉开了帷幕。[详细]
1月10日清晨,骤降的气温裹挟着冰冷的雨雪来袭,让人忍不住把衣领拉得更紧些。[详细]
11月27日,高4.3米、身披斗篷、腰挂宝剑的李白塑像“落户”太白湖畔,济宁市民游客有了瞻仰李白、感受古济州文化的新平台,景区再添文化新地标。[详细]
11月1日,“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宁专场在济南召开,发布会上,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弢围绕济宁在推进文化“两创”方面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好岛、好湖、好人家,微山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物产丰饶、人杰地灵。让我们一起相约微山湖旅游区,畅游魅力微山岛。[详细]
相约红色渔乡,畅享魅力微山,魅力独特的微山湖景区一碧万顷的湖面与林木相映,目之所及皆是风景,两耳所闻皆是风情,一起探寻济宁微山湖的生态、红色之旅![详细]
6月20日,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博物馆,市民选择在博物馆里边享受清凉边增长知识。[详细]
4月23日,济宁医学院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暨第八届读书月启动仪式。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高哲学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成博,党委委员、副院长赵敏,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济宁医学院监察专员郭辰夫出席启动仪式。[详细]
孔孟之乡,儒家文化传承中华文脉;济水之宁,古运河畔焕发时代新颜。《济宁一分钟》,带您领略绝美济宁的独特风采。[详细]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济宁市民也开始追溯春天的脚步,开始了“热闹”的户外活动。19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济宁新世纪广场看到,各色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摇曳,不少市民带着家人一起踏青游玩。[详细]
在孔子的诞生地济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沁润无处不在。在餐桌上,为了方便取菜,这里的公筷比自用的筷子要长几厘米。在孔子博物馆,社教体验、网络直播、志愿讲解等运营新模式给儒家文化带来充满朝气的时代面孔。[详细]
2021年1月1日,济宁大剧院山东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与您一起辞旧迎新。[详细]
由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文化馆、济宁剧院管理公司、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全市优秀庄户剧团调演将在运河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开展13场演出活动。[详细]
10月7日,“八达岭长城与哈德良长城:世界文化遗产对话展”的配套互动项目——“长城印象”亲子主题剪纸活动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望京寺小广场举行。[详细]
近日,微山县“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暨“文艺轻骑兵”文艺汇演正在该村精彩上演。与此同时,这场演出活动首次通过“云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详细]
为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嘉祥县农村青少年儿童的国学素养,8月3日,由嘉祥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县图书馆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镇街”公益活动在纸坊镇和马村镇同步开班授课。[详细]
山东省重点演艺项目大型话剧《孔子》开排仪式21日在山东省话剧院举行。话剧《孔子》以诗剧的戏剧形态,着力表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苦难的一生,从侧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详细]
遗址公园内5G信号全覆盖,科技监测有大数据支撑,“云展览”精彩纷呈,研学联盟让良渚文化走近青少年……7月6日,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记者再次走进良渚古城,看到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开展得有声有色。[详细]
公众是否喜欢,市场是否热络,是检验传统文化能否越出高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最质朴指标。[详细]
进入炎炎夏日,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常让人们心生“畏惧”,需要出门时,大多是防晒霜、遮阳帽齐上阵,感叹“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详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5日12时58分迎来“芒种”节气。此时,仲夏已至,北方麦黄,江南梅熟。[详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气候特点为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南方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详细]
被称为史上最高冷、最浪漫、最不确定时间的“珠峰星空音乐会”日前首次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进行5G直播。在音乐的陪伴下,百万网友身临其境共享珠峰夜色。[详细]
创作风格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话题。风格的成形,是一个民族的文学、一个作家的作品超越幼稚的模仿阶段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文学赢得读者认可、形成独特创作辨识度的重要因素。 [详细]
中国大运河流淌着千载文明,是世界上开挖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江苏地处大运河中间段,在这里大运河纵贯南北790公里,是目前尚在使用里程最长的省份。 [详细]
庚子新岁,《中国诗词大会》迎来了第五季。5年来,《中国诗词大会》随着科技发展与审美变迁不断升级,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初心,让古老的诗歌以创意的机巧、影像的灵动、宏阔的诗心,重回现代文化生态的流行之中。 [详细]
日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原文化部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详细]
如今,无论是作为旅游纪念品,还是逢年过节看望亲友当礼物,兼具颜值、实用性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都很受欢迎。从几元几十元的贺卡、钥匙扣、笔记本、帆布包,到数百元的彩妆、茶具、首饰,文创产品品类日益丰富的同时,开发主体也更加多元。博物馆、公园、大学、出版[详细]
特殊假期,不少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推出丰富多样的节目。有的专门为孩子们制作抗击疫情的科普内容,有的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特殊魅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挑选有价值的好节目,陪伴他们度过有规律、有收获、有意义的假期。 [详细]
剪纸戴上大口罩、面人穿上防护服、儿歌里面防疫情……连日来,辽宁省民间艺人、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系列宣传抗击疫情的作品,并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普及了防疫知识,鼓舞了全社会战胜疫情的士气。 [详细]
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各界文艺工作者也在积极行动,迅速推出各种抗击疫情的文艺作品,向所有医护人员表达敬意,向病患者表示慰问,鼓舞士气,为抗击疫情加油。 [详细]
展书法、送春联、舞狮子、闹社火……春节将至,山西大同、辽宁沈阳积极组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春节文化活动,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营造出欢乐祥和、文明健康的节日氛围。[详细]
昨天,国图珍贵文献并衡水剪纸、姑苏年画、杨柳青年画、北京剪纸珍品一同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组成“书香盈岁月 新桃换旧符——2020年国家图书馆年俗文化展”。 [详细]
游览千年古镇、品尝当地美食、感受国家级“非遗”项目……1月11日,临近春节,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前童古镇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外国友人与村民们欢聚一堂,共同体验中国的年味“非遗”。 [详细]
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很多人已将假期外出旅游列上日程表。游遍了名山大川,看遍了古迹名胜,最近几年,到古镇(城、村落)去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他乡的风情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详细]
日前,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和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宣传贯彻《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座谈会”。 [详细]
2019年度十大科普优秀图书8日在京揭晓,《科技改变中国》《这里是中国》《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穿越时空看文明:全景手绘中国史》《藏在地图里的二十四节气》等10种图书入列“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 [详细]
送福字、贴春联、吃团圆饭,逛庙会、赏灯会、看广场舞会……随着“春满中原 老家河南”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中原大地上的年味儿越来越浓。 [详细]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从名字便可以看出,小寒节气的一大特点,便是“冷”。它是冬季的的第五个节气,时间在公历1月5日-7日之间。一般认为,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来了。 [详细]
用剪刀剪纸,不仅能剪出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场景,还能剪出油画、国画的效果,让人叹为观止。1月1日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展的“宝凤剪纸艺术展”,就为参观者展示了这一巧夺天工的民间工艺。 [详细]
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国家大剧院主办,“舞典华章”——2019年度舞蹈巡礼28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演出通过精品荟萃的展演形式,对2019年度我国国内舞蹈创作、表演进行综合盘点和回顾。 [详细]
临近年末,京城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是北京西长安街2号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详细]
1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拟确定北京市圆明园景区等2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示》。 [详细]
2009年,中国第11届戏剧节在厦门召开,《运河老店》作为梆子戏第一次走出山东,亮相南方城市,给更多的人带去了运河文化以及梆子戏的魅力。[详细]
12月19日,陕西省文物保护大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大会并讲话。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梁桂主持。[详细]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2月22日12时19分迎来“冬至”,标志我国迎来“数九寒天”。 [详细]
最是韶华留不住。不论你我怀念与否,2019年即将以自己的节奏成为过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