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宗全(左)与王守慧(右)说起往事,感慨不已。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婷婷
“昔日寒冷无布做衣,谁肯雪中送炭?王姐慈悲,送布票一丈一,撒下爱心种子。”龙宗全老人感叹到,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快半个世纪了,但他始终忘不了恩人在寒冬腊月给他送去布票,帮他度过寒冬的恩情,即使再难,他也要找到恩人,当面谢谢她。
寻找近半世纪,愿报“雪中送炭”情
11月28日早晨,感恩节当天记者一大早就赶到了市委党史室离休干部王守慧老人的家中。见到记者后两位老人说起了当年的往事,那一件件往事就像电影片段一样一一呈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王守慧老人回忆说,1965年,她因为工作需要,被派到税郭镇东南村开展“四清运动”,当时她刚刚年满28岁。“那时候一天两顿饭,半天工作半天和村民一起劳动,可以说是吃在百姓家,住在百姓家,很快就和当地质朴的村民成了一家人。”王守慧老人说,其实她对龙宗全的印象不是很深,由于当时政治和社会环境特殊,许多地富子弟因成分的原因受到歧视,而龙宗全就是其中一位。
“当时我下乡到税郭镇东南村,都是吃在百姓家住在百姓家,当时我的饭东叫吴成兰。有一次,我看到龙宗全蹲在一个角落里,瑟瑟寒风不禁让人打颤,而裹在他身上的棉衣早已破烂不堪,棉絮都露在外面。”王守慧说,看到龙宗全破烂的寒衣,她上前问了他一句,“你就只有这一件棉袄吗?还有其他的衣服吗?”龙宗全望着自己的棉袄,低着头摇了摇。此时,王守慧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四天过后,王守慧竟拿来一丈一的布票,并亲手交给龙宗全让他去做件新的棉衣过冬。
王守慧老人说:“其实送布票的事情我早就忘了,现在像龙宗全这样的知道感恩的人不多,他找了我那么多年,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四处托人打听联系。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就做那么一点点儿小事,人家也能记这多年,其实真不值得让他这么牵挂在心,尤其是几十年。”
费尽周折,恩人终寻到
听完王守慧老人的话,坐在一旁的龙宗全老人不时拿起纸巾擦拭眼角。“想一想都快50年了,现在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龙宗全老人再三感叹,虽然现在生活好了,想穿新衣随时都可以买,但对于他而言,那一丈一的布票在心里的位置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龙宗全老人告诉记者,当年他22岁刚刚结完婚,受过一定的教育,但因为成分不好,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再加上当时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寒冬里他仍穿着一件破烂不堪,周边都露着棉絮的棉袄。“当时每人每年只有三尺三的布票,哪有布做衣服,那件破棉袄刚刚到腰的位置,小得连肚脐都盖不上。王大姐人好热心肠,看我可怜就想办法给了我布票,让我做了件棉袄。”龙宗全说,他拿到布票后买了一种最便宜的布,并将布染成了藏蓝色做了件棉袄,那件棉袄他穿了十多年,补了又补。
“王大姐不仅在生活上关心我,对我也十分信任。有一次生产队里晾晒的地瓜少了。作为运输地瓜的我成了怀疑对象。王大姐问我:‘宗全,虽然我相信地瓜不是你拿的,但我还是要问你一句,地瓜是不是你拿的。’我说不是。后来事情查清了,地瓜确实不是我拿的之后,王大姐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这辈子也不能忘记人家的大恩大德!”龙宗全说,王大姐调走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但这47年间,他一直都想当面向恩人致谢。“前几年我去枣庄,在东方红电影院门口见到了王大姐,当时她就说,宗全你怎么还那么瘦,还吃不饱吗?看到王大姐后,我很是激动,忙说能能能。”龙宗全说,后来他又去那里找王守慧大姐,可那里已经拆了,他向很多人打听也没打听到。
“后来只要我去枣庄,我就在马路边瞅人,心想只要碰见了我一眼就能认出来。”龙宗全哽咽地说道,他经常向自己的孩子讲这件事,为了感恩他又找到王大姐当年的饭东吴成兰,不料也没有任何消息。几经周折后,他又联系了一位在山亭的朋友才找到王守慧的联系电话,并在感恩节前夕打通电话,相约感恩节相见。
现在龙宗全已经办了两家幼儿园,生活条件好了,近50年感恩的心愿也终了。“王大姐找到了,以后两家人就像一家人一样常联系常走动,等过年我让孩子们来拜年。”龙宗全笑着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