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济宁共青团支行 “保本高收益”?不要信!

2018-03-28 10:52: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频道 作者:

  大众网济宁讯通讯员王启龙)“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络上标榜着“保本高收益”的产品随处可见,不明真相的广大金融消费者往往趋之若鹜,直到钱袋子受损方悔不当初。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行业服务典范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银行始终“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此,我们总结了金融消费者在识别金融广告真实性、合法性时需注意的八点情况,如下:一是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主在投放金融广告前,是否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金融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在形式和实质上保持一致,如以投资理财、投资咨询、贷款中介、信用担保、典当等名义发布吸收存款、信用贷款内容的广告;二是金融消费者可辨别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金融广告是否具有可识别性,是否显著标明“广告”;三是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等;四是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违规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五是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是否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者金融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六是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是否对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七是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是否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八是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是否违法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内容。

  言而总之,网络上关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广告五花八门,鱼龙混杂。金融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金融产品时,务必要擦亮双眼,不要轻信产品宣传,看到“保本高收益”的字眼更是要提高警惕。另外,在购买金融产品前,消费者一定要进行风险评估,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不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你看上了那不错的利息收益,是不是有人会看上你的本金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