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一段时间以来,数字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思路。日前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提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残疾人就业形式重塑的可能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催生出大批新型工作岗位,相关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快速提升,还增加了残疾大学生就业的机会。从一个侧面说明数字经济对于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数字经济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形态。今年2月份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显示,2030年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4.49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字产业协同发展提升生产效率、促进规模扩张,赋予传统职业和岗位新内涵,如网络医生、网约车司机等,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也最大化提升了劳动者的选择自由度,为不同群体实现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数字人才供给缺口大、新业态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不足、适应劳动者流动性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就业服务有待完善等。对此,需进一步挖掘数字经济培育新增就业、升级就业结构的潜力,推进相关人才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一方面,推动数字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平台企业,不断催生数字化生产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创造更多新兴就业机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更多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加强数字人才师资力量建设,在大中小各学段贯通推进数字知识和技能教育,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另一方面,健全符合数字经济规律的就业保障体系,加强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立法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认定机制,完善其劳动权益保障办法,健全适应数字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如对数字化从业人员在标准劳动时间、社会保险缴费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破解灵活就业者面临的账户转移衔接困难、风险补偿困难等问题,强化新就业形态社会保障。实施“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全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移动端应用,打造集政策解读、业务办理咨询于一体的智能服务体系,提升数字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返回首页>>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5月21日,大众网记者从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了解到,经济宁市人民政府批准,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网上挂牌方式出让4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详细]
5月21日,大众网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了解到,确定丁立美等378人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2022—2025)人选,其中,济宁这些人榜上有名。[详细]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期间,济宁地区降雨较少甚至无雨,并不如温度的上升更令人印象深刻。小满的“满”不是指降水,而是在农业方面指小麦的饱满程度。[详细]
5月20日17时25分,济宁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受冷涡影响,预计今天傍晚到夜间,济宁市全部县(市、区)将出现强对流天气,并伴有明显雷电和7~9级雷雨阵风,局部有短时强降水和冰雹,请注意防范。[详细]
今年5月20日、5月21日恰逢周末,为满足新人婚姻登记需求,济宁市各婚姻登记处将于“5·20”“5·21”两天全天候提供婚姻登记服务。[详细]
5月19日,济宁市车管所发布关于部分驾驶人机动车驾驶证作废的公告。详细内容如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