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济宁报道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产能持续优化提升,粮食生产形势基本稳定,粮食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
粮食生产整体稳定可控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每年粮食总面积稳定在1050万亩以上,每年生产粮食460万吨以上,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为济宁市保供给、稳预期、强信心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全年粮食单产水平因气候原因有小幅波动,总体呈稳步提高趋势。
2020年粮食生产实现三增
2020年,济宁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75.48万亩,较上年增加0.16万亩,同比增长较小,稳中略增;粮食总产量482.78万吨,较上年增加7.46万吨,同比增加1.57%;全年粮食单产448.90公斤/亩,较上年增加6.87公斤/亩,同比增加1.56%。
从作物生长季看,夏粮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秋粮播种面积呈上升趋势,两季粮食单产和总产均有所提高。
小麦单产水平持续趋增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强化政策引领,继续做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落实,推动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推广科学种粮技术,实现了节本增效。2020年小麦单产440.97公斤/亩,比上年增长2.79%,比“十二五”末年增长7.06%,小麦单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形势下,单产的增加保证了济宁粮食总产稳定微增。
粮食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
近年来,济宁市严格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74.4万亩,比上年增加6.86万亩,增长10.15%,比“十二五”末年增长159.32%;薯类播种面积24.77万亩,比上年增加0.45万亩,增长1.85%,“十三五”期间增长27.81%。其中,汶上县、嘉祥县、梁山县受益于省农业厅150元/亩的大豆种植补贴政策,2020年大豆播种面积分别达到19.19万亩、13.24万亩、12.20万亩,占全市大豆播种面积的60%,全市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济宁市民也开始追溯春天的脚步,开始了“热闹”的户外活动。19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济宁新世纪广场看到,各色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摇曳,不少市民带着家人一起踏青游玩。[详细]
今年济宁市将积极推进南四湖生态保护,以南四湖水污染防治为统领,推动建立流域生态保护体系,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一河一专班驻点巡河,新增36套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市域入境、入湖、县界断面水质实时在线监控。[详细]
记者从济宁市公交集团获悉,随着早晚高峰乘公交车免费、增加公交专用道数量,以及大站快线、高峰加密线的开通,济宁市主城区乘公交出行人数明显增长。[详细]
2月19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济宁各大汽车站看到,虽然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两天,但仍有市民提着大包小包行李踏上返程路。[详细]
2020-2021年秋冬季,按照国家、省工作部署和要求,济宁市积极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评审工作,实施差异化管控。[详细]
日前,济宁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