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州 济宁报道
11月1日,“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宁专场在济南召开,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围绕济宁产业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于永生介绍,济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不仅助力了济宁的发展,也为全国全省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也导致济宁产业结构偏重。2017年以来,济宁市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四新”经济占比提高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900亿元。今年,市委、市政府锚定“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制造强市”鲜明导向,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全市迅速掀起“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的强大热潮。
以体制机制引领产业发展。坚持“用抓工程的办法抓产业”,组建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设立7个产业集群发展专班、7个要素保障组,上下一体、协同攻坚。围绕高端制造、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医药“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梳理30条产业链,推行“群长+链长制”,搭建专利导航平台,实行“揭榜挂帅”机制,全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成立16个市直产业招商办公室,组建5个产业招商专班脱产招商,每季度向排名前三位的县市区和部门单位颁发“流动红旗”,后两位的颁发“鞭策黄旗”。建立市政府《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通报》《重点工作推进落实经验做法汇编》《对上争取、对下指导、对外学习工作开展情况通报》“三个本子”,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每月对各部门、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服务产业情况进行通报,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参考。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全市力量迅速向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集聚。
以助企攀登助推产业发展。实施“干部助企攀登”活动,组织经济主管部门、金融部门、人社部门和济宁产业研究院专家,从不同维度对全市所有企业进行逐户评估,筛选出402家先进制造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对这些企业,市县两级选派834名干部靠上服务,每家企业一名干部脱产驻企、“一对一”包保,确保到2025年,“231”产业集群规模达到4000亿。同时,坚持“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把“四上”企业作为培育市场主体的重要抓手,筛选达到升规纳统标准40%的“幼苗”企业、达到60%的“种子”企业、达到80%的“准四上”企业,集中资源要素精准培育,今年新增“四上”企业767家,连续4个月全省第1位。
以资源要素保障产业发展。围绕强化“人才”保障,坚持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手抓”,成立人才发展集团,组建全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搭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对接平台,确保2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0个以上,建设高能级研发机构30家以上。围绕强化“土地”保障,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实行“亩均效益”评价,今年以来,220宗、8320亩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特别是“资金”保障,进一步强化“投入首位意识”,每月召开政金企对接会,实施百亿基金、百亿担保、百亿农担“三个百亿”工程,安排市属国有企业招聘100名金融人才,大力推进“按揭农业、按揭畜牧业”,从银行系统选派156名金融骨干到所有镇街脱产挂职金融副镇长。1-9月份,全市贷款余额增长15.3%、全省第2位。
以营商环境护航产业发展。营商环境领域每项指标、每项工作,全部对标全国一流城市,济宁市营商环境由2017年的全省倒数,大幅攀升至2019年的全省第2,2020年的全省第3;去年,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获全国地级市第8位,政务服务指标进入全国前10。特别是围绕服务企业,搭建了“惠企通”平台,已上线企业3.4万家,汇聚中央和省、市政策7万余条,实现惠企政策“一键匹配、免申即享”,相关做法在全国营商环境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11月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宁专场。[详细]
2021年10月31日17时,济宁市气象台发布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预计本周济宁市以多云为主,受强冷空气影响,6~7日将出现大风和降温,并伴有明显降水天气。[详细]
近日,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单发布,济宁市曲阜市入选,全国共38个典型案例。[详细]
近日,济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金色兰庭香堤小区开展的第二次“交房即发证”便民服务活动,同时也是主城区第十例“交房即发证”项目。[详细]
同心防疫,保济安宁。疫情防控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大众网·济宁特推出系列海报,带大家温习防疫要点![详细]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升实体政务大厅综合服务能力,优化政务服务大厅资源配置,解决各功能分区冷热不均问题,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的政务服务体验,近期,济宁市为民服务中心区域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