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做好融入文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1-11-25 10:08:23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步瑶 张伟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着这样一道极具历史和时代意义的“考题”,坐拥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究竟该如何作答?对此,济宁市坚持以“两创”为引领,不断尝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学校教育、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时代关切”“文化关照”“群众关心”相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因创新、创意一步步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当“融入”打破了“传统”与“现代”间的藩篱,跨越了从“思想”到“行动”的鸿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唤醒了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更凝聚成了济宁经济社会腾飞的坚强精神内核。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

  让“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

  蔚然成风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文明城市创建,是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百姓福祉的有力抓手。去年年底,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好消息不胫而走、让济宁市民倍感振奋。

  行走在今天的济宁,随处都可以看到“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之类的《论语》名句,比起这些具有警醒作用的先哲智慧,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按照古训去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当运河书屋里常设传统文化活动,社区邻居节成居民最期待的节日,市民在排队、乘车时养成了自觉礼让老幼的习惯……城市的文明底色正变得越来越浓烈。

  济宁市在统筹推进精神风貌提升工程、社会治理提质工程、美好生活共建工程、城市品质改善工程的基础上,坚持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综合平台。依托“习语润儒乡”宣讲品牌,开展“小板凳红色宣讲队”“乡土讲师团”等各具特色的志愿宣讲服务,并把“道德讲堂”“经典诵读”“民俗演出”等纳入中心(所、站)日常活动计划,广泛开展大家创、大家唱、大家演、大家拍、大家评系列群众性活动,用百姓喜爱听、听得懂的语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组织了“全民学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科学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礼文化”,大力倡导文明言行,广泛普及礼仪知识,引导人们懂礼貌、知礼仪、守秩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

  培育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走进济宁市明珠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令校园风貌焕然一新:思政课堂上,朗朗的经典诵读开始演化为小话剧、小竞赛;“家风家训”征文墙上,充满正能量家族价值准则的美文层出不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谨信、亲仁的相处方式蔚然成风。

  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编撰,到文旅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再到篆刻、拓片等传统“非遗”进课堂……近年来,济宁市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持续引向深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各种校内外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成果丰硕。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济宁市积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覆盖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立志培养足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济宁在校园打造“儒雅育人”品牌。启蒙教育阶段,以创建全国托育服务示范城市为牵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儿推广活动,完善托育课程体系,组织编写《看图学说话》《看图学识字》《看图学知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系列读物,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中小学阶段,全科育人、体验习训、同心共育、课程融合、名师领航等五大工程持续推进,构建起了“孔孟之乡 同一堂课”体系,打造出了1000个特色典型课堂教学案例。依托“三孔”“四孟”“五大文化体系”等资源,确定50处研学基地,指导各学校建立“数字国学体验馆”“校园体验互动区”“传统文化大讲堂”等体验教育平台,遴选100所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示范学校。

  家园共育,是实现科学育人、文化育人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门专门组建起了1000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家长资源库,开设“家长讲堂”,精心编撰《“十德”树人》等50种校本课程,每个班级每学期举办2次以上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讲授以儒家文化经典为核心的内容。“一县一工作坊”方案同步推进,坚持实施“一校一导师”制度,每年培训100名中小学校长、500名专职传统文化教师、100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名师。“青年杏坛”公益讲堂持续开展,学校定期邀请国学专家及青年学者授课,并举办“小小百家讲坛”“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开展“智雅国学”“小手拉大手 演绎五禽戏”等经典诵读和文体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政德建设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古人做官讲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三个‘德’放到今天依旧可以指导为政实践:明大德是对党忠诚,守公德是为民担当,严私德是律己干净……”10月19日上午听过了讲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日照市审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常森直言,为政之道、以德为先。

  2000多年前,孔子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新时代下,领导干部同样要讲政德、立政德。济宁以干部政德教育学院为重要平台,通过现场教学、主题教学等创新型的授课方式融汇古今,引导学员重新思考“为什么为政、如何为政”基础性问题,将中华文明和智慧有效转化成了涵养“为政之德”的不竭源泉。

  突出“为政以德”思想,要立足讲清楚“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精髓要义,打造独具特色的干部政德教育体系。济宁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在全市干部大讲堂开设专题课程。编制干部政德教育教学大纲,持续完善提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扩大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的培训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为提高讲授内容适配性,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常态化开展教师培训,开发打造精品教学课程,“线上+线下”全渠道教育培训矩阵同步构建,打造了政德教育主题微课堂,拍摄制作网络教学视频,建立专题课教学片视频库;市委党校推动“云课堂”终端在市县乡全覆盖,实现“云端授课”“云端管理”“云端研讨”,推动党校系统政德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十四五”期间,济宁将对全市处级以下干部和村居党组织书记进行政德教育全员培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日前,一起因建房引发的邻里纠纷点燃了邹城市郭里镇两户村民的“火气”,激动的柏某非要把邻居李某告上法庭,事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接到预警后,镇调解员马上通知双方到村“和为贵”调解室里坐下来慢慢聊,没想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六尺巷”故事的讲解,看上去棘手的麻烦事在调解员慢条斯理的讲事实、谈道理下,一个“和”字降住一堆“火”味。

  孔子故里素来民风淳朴,为人处事总是讲究个“和气”“和美”“和谐”。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过程中,济宁同样倡导“以‘和’为媒”,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之中。

  从最初的“和为贵”调解室,到逐步完善起政治、德治、自治、法治、智治的“五位一体”科学架构,覆盖全市的“和为贵”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正逐步显现出聚和、立和、促和、保和、助和等五大功能。

  按照深化治理内涵、健全治理机制、明晰治理路径、融合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的目标,济宁市一方面加强村居“和为贵”调解室规范化建设,推行“五老”调解、“平安周例会”、法治大讲堂等做法,建立完善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体系,用好“平心态、诵经典、读家训、评公理、和为贵”的“以儒促调五步调解法”,建设“以礼让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人民调解文化。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实行“网格+网络”的精准治理,加快“多网融合”“一网统筹”,设立市县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推进“民意5来听”活动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融合,及时收集民生民意、回应群众诉求,推动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在基层,实现刑事治安发案率、信访总量、诉讼案件收案数量、民转刑案件“四下降”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社会文明程度“四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临近年终,一年一度的“‘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又一次如约而至。今年,大赛在继续深挖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特别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鼓励各大“文创”设计团队涉足红色文化领域,研发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

  “创意济宁”六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不仅是旅游产品的持续丰富,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当拿在手里、穿在身上、摆在家里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多,宝贵的中华文化财富,便通过符合时代特征的呈现和适合青少年接受的传播形式逐步融入生活。

  “两创”是推动文化旅游的动力源泉,也是时代需求。济宁致力于放大文化旅游优势,以重大项目为牵动,培育新场景新业态,孵化新生态新动能,形成文化、旅游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也赋予了济宁高起点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底气和自信。从不断加快曲阜尼山片区建设,支持尼山圣境创建5A级景区,将尼山打造成复合型文化休闲度假胜地;到规划实施泗河乡村旅游带、邹东“深呼吸”片区、泗水龙湾湖乡村旅游集聚片区、泗河流域乡村景观带,培育邹城云梦桃源小镇、泗水等闲谷艺术小镇等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成10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10个精品文化旅游小镇、100个A级景区村庄;再到打造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推进微山湖创5A级景区,支持太白湖新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串连任城区到太白湖新区古运河沿途景点及遗存点,加快建设古运河十里画廊等重点文旅项目,再现桨声灯影、游人如织的运河盛景……济宁,正以越来越多元、越来越鲜活的文旅产品,持续放大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除高标准打造文旅目的地外,文化旅游部门还不断从知名研学旅游目的地打造、“济风儒韵”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行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对外文化传播交流强化等领域多点发力,打造出了“跟着孔子去游学”、菊花奖金奖作品《岁月》、“孔孟之乡汉碑行”、央视频美食频道“孔府宴”专题板块等一批在业界叫得响的细分文旅品牌……文化旅游,正经历着一场从单纯旅游业态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驱动的“新跨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济宁样板

  11月22日晚上6点半,刚吃过晚饭的魏修林迫不及待地放下碗筷,提起书包往村口的儒学讲堂赶。在专为孩子们准备的自习室里,专职辅导老师已经在给提前到的孩子指导功课了。魏修林悄悄挪步到座位前,迅速拿出本子开始写作业。

  今年9岁的魏修林是曲阜市小雪街道阮家村的一名小村民,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就在今年年初,他还和村里其他小伙伴一样,总是在为谁来辅导自己的家庭作业而发愁。为彻底解决农村孩子课业辅导问题,阮家村以儒学讲堂为载体,组织在校任职的村民成立起守护朝阳志愿服务队,并从社会上聘请符合条件的专职教师,采取“志愿活动+购买服务”的形式,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性,为孩子们营造了优质的学习条件。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济宁样板,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对此,济宁坚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切实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使乡村文明焕发出了新的气象。

  济宁积极尝试、大胆创新,实施了“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组建起了一支乡村儒学讲师队伍,每个县市区高标准打造了10处儒学讲堂示范点,活动开展日趋标准化、规范化。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莫过于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工程围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系统化的文化惠民服务和循循善诱的乡风文明重塑。济宁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国学体验、传统技艺演出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实现一年一村一场戏目标的前提下,健全了文艺志愿者管理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万福到万家”、“走百村入千户送万照”摄影下乡、“美丽乡村行”等主题活动。制定济宁市深化移风易俗工作20条措施,抓好红白理事会建设,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结婚礼堂”,常态化评选宣传“好媳妇好婆婆”“不要彩礼的好媳妇”“不要彩礼的好岳母”等典型,科学推进了高额彩礼问题整治,不断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建设

  倡树网络文明正能量

  11月23日饭时刚过,兖州区新兖镇武村的幸福食堂里又“加菜”了:村里老人们有“戏瘾”,村党支部书记朱宁头一天便“偷偷”掏出手机,在济宁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上下单了“兖曲社”的曲艺服务,而这已经是他一个月来第三次请曲艺团来村里为老人演出了。

  动动手指下单志愿服务,已成为济宁文明实践的“新时尚”。不论是理发、体检,还是听曲、组赛,总会有专注于提供志愿服务的团队等在“云上”——济宁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

  济宁还开展了广泛的网络文明传播活动。一方面打造网上“儒学讲堂”“道德讲堂”“孔子学堂”,开展“四书”解读讲坛、春秋讲坛、孟母大讲堂、圣地公益文化讲坛、运河讲坛网上直播,录制制作视频库,在门户网站、新媒体账号投放;另一方面,以“领略圣城之美”为主题,组织开展“千问千寻大运河”“黄河岸边是家乡”“游在济宁、听在济宁、品在济宁”等网络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互动,邀请国学大家讲解济宁著名古迹遗址,曲艺大家讲解“非遗”传统曲艺,网络主播大V讲解孔府宴等传统美食,以网络直播、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在中央、省级主要网站、知名商业网站、抖音快手等平台集中呈现、宣传济宁。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实施网络社会组织同心圆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推进网络诚信建设。开展“济宁正能量”“好网民·在济宁”等主题宣传,健全正能量一线联络员机制,深化市内主流媒体、正能量自媒体之间的互动宣传,强化好人好事网上宣传,营造“好人常有、好事常为、好评常见”浓厚氛围,并选树网民身边的榜样人物,形成网上、网下皆文明的整体化氛围。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

  彰显孔孟之乡儒风雅韵之美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虽然初冬的寒意渐足,但在美丽的太白湖畔,一片融于碧波的“荷叶”还是在洒落的白日光下绰约摆动,那犹如流波的柔媚,在高空视角下,带给了济宁一抹别样的艺术气质。而这座取意状如荷叶的别致建筑,正是渐成网红打卡地的济宁市美术馆。

  跳出单一的展陈功能、靠艺术活动实力“出圈”,是美术馆“火”出济宁、引来全国美术爱好者的原因所在。为让更多参观者深入感受艺术的魅力,济宁美术馆主动对接市场和传播需求,早早踏上了文化转化的路子,不仅涉足“文创”领域,推出了一大批以美术馆和本地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周边产品,形成艺术消费;还积极开发成人油画、艺术盒子手工体验等艺术课程,让没有绘画和手工基础的参观者也能通过简单的学习制作出自己满意的工艺品。

  随着城市的建设,文化正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印记和符号,济宁市同样注重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以彰显“孔孟之乡”的儒风雅韵之美。而以美术馆为代表的新建文化场馆,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按照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城市美学设计,济宁不断提升着城市文化品位,塑造着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城市文化风貌。一边是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适宜性,强化核心带动、轴带支撑、区域联动,构筑市域“一心两廊三带”空间发展格局,构建空间格局之美;另一边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大生态格局……既讲究人文历史传承,又注重自然山水保护的建设理念,逐步成就了济宁独特的城市美学形态和文化风景线。

  城市要有全新的文化呈现,才更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济宁一直致力于发掘和萃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中的经典元素、标志性符号等,统筹设计城市标识、标志物、标志色、标牌等,建立特质鲜明、充满趣味、易于传播的文化标识体系。同步建立规范的推广制度,突出公园、车站、广场、标志性建筑、干道节点等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景观塑造,彰显厚重传统文化底蕴和新时代文化气息。

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济宁区域评估改革让企业轻装上阵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降费,济宁市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零费用”改革,综合运用“政府统一评估”和“后置缴费节点”等举措,实现从项目立项到核发施工许可全流程中,企业无需缴纳评估评审费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效减轻企[详细]

    11-25 09-11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 济宁10月份空气质量状况及14县市区排名出炉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济宁市对10月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14县市区排名公布。[详细]

    11-25 09-11大众网
  • 济宁文化名家领航行动“经典民族歌曲演唱会”举办

    11月23日,由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济宁市委、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的济宁文化名家领航行动“经典民族歌曲演唱会”在济宁市文化馆举办。[详细]

    11-24 08-11大众网
  • 济宁坚持结果导向多措并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近期,济宁市食药安办连续召开了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各县(市、区)食药安办工作会议,就做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安排,并要求以结果为导向,强化督导调度,确保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详细]

    11-24 08-11大众网
  • 济宁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11月22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办好高水平有特色老年大学 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深入开展“我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行动,推进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详细]

    11-23 08-11大众网
  • 强基固本 守正创新!筑牢济宁辐射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济宁市坚持以“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工作原则,以大力开展辐射安全监管人员能力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监管队伍业务素养,建立健全放射源网格化监管制度,锤炼“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为筑牢辐射安全防线打下了坚实基础。[详细]

    11-23 08-11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