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一池春水” 济宁坚持“四个导向”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2022-01-11 10:2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郑州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州 济宁报道

  济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鲁南高铁实现通车运营,济宁新机场、新机场高速、京台高速改扩建超额完成进度目标,雄商高铁、济枣高铁加快推进,梁山港公铁水多式联运项目提前实现通航,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超过7000万吨,吞吐量居全省第5位;尼山圣境、牛楼小镇、“运河记忆”文化街区夜游成为旅游打卡新“网红”……2021年,曾以煤炭资源开采为经济重要拉动力的济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主动向改革借“东风”,坚持目标、问题、需求、效果“四个导向”抓改革,既谋良策,又重良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中扬帆竞发、逐浪前行,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坚持目标导向,探索谋改革抓创新的新举措

  面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化“两创”等众多重点工作任务,济宁市聚焦省委“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要求,明确了“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和“八个强力突破、两个大力强化”的重点攻坚任务,研究制定了111项重要工作事项、120个重点产业项目、110个挂图作战一级项目“三个100”清单,在全市鲜明倡导“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一流就是落后”理念,以高标准、高定位有效激发全市拼搏进取、奋力争先的改革发展热情。

  济宁市建立健全了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体系,完善15个作战指挥部组成人员和任务职责,重点项目全部实行市级领导包保、挂图作战,对重要改革事项、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情况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工作进展快、成效好的标蓝色、正常推进的标黄色、未跟上进度或排名后三的标红色,定期通报并适时启动约谈或问责程序,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抓改革创新、争任务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9%;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8.1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0亿元、同比增长13%,经济发展延续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济宁市出台了《济宁市领导干部亲力亲为抓改革工作制度》,从学习调研、定期开会、带头落实台账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突出督察考核等方面,对全市领导干部抓改革提出具体要求。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拟定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主要负责同志领衔突破改革事项清单,对重点实事项目由党政主要领导以上率下、领衔突破,累计领衔突破重点改革事项200余项,有效发挥了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车头”带动作用。其中,老旧小区改造、社会组织扶贫、未成年人保护、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等一批改革创新经验获国家部委发文推广。

  坚持问题导向,蹚出破藩篱拓瓶颈的新路子

  2021年8月,济宁市首批选派的958名干部进驻40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当起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和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拉开了“干部助企攀登”活动的大幕。

  近年来,济宁市坚持把问题导向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和基本遵循,找准问题明思路,“对症下药”除“顽疾”,围绕疏堵点、破藩篱,勇蹚改革深水区,走出了一条有济宁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

  自2020年以来,济宁市先后出台了《加快先进制造业“231”产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一揽子高含金量政策措施,2021年又聚焦“231”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企业攀登、千亿技改、企业上市、要素保障、企业家培育”五大工程,成立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和7个产业集群发展专班、7个要素保障专班,组建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药5个产业招商专班,着力攻坚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2021年1—11月份,全市“四上”企业达到6307家,同比增加1356家,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60%。

  首批联合129家企业、19所技工院校和3所职业培训机构,创新组建了山东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以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校企、校地、校校和学生”的互动共赢,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做法被人社部发文在全国推广。

  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制定出台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6条措施,全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2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51家,均较上年翻番。新引进高校院所74家、同比增加29家,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6个、同比增加52个。开展重大项目“全球揭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攻关“双畅通”工程,全面建成“两图谱三平台”,发布7个主导产业“两张图谱”,签约落地产学研合作项目105项。获批全省唯一“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改革”试点市。

  山重集团研究院及智能化生产项目、新材料产业园智慧园区、圣阳锂电子电池、碳碳新材料产业园、恒信针状焦新型炭材料、海钰生物、李尔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中科泰阳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一批能够打破技术垄断、填补产业链条断点和布局空白的领航型项目落地济宁。10家企业入选2021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坚持需求导向,打开提质量强保障的新局面

  济宁市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在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推行区域评估替代项目评估审批服务,由政府出资提前对区域内11类事项进行统一评估评审,并将评估成果嵌入一张蓝图,区域内各市场主体直接共享成果,最大限度取消、简化和优化了审批事项,项目落地投产时间大幅提前。

  济宁市通过合并相近事项、推出豁免清单、实行容缺审批,促进建筑许可审批规范化、极简化、高效化,推行关键环节联合审批,大幅压缩审批用时,目前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73个压减至54个,全流程审批时间最长不超过80个工作日。同时,创新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零收费”改革,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投资压力,2020年以来,全市共运用“零收费”模式办理施工许可1200余件,免缴、缓缴相关费用共计约45.6亿元。

  开发惠企政策“政企通”平台,建立“政策库”和“企业库”,实现了政策梳理、政策分类、政策发布、政策解读、公益培训、融资服务、专业服务、人才对接等功能。将惠企政策与企业自动匹配,有效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平台已注册企业5万家,汇聚中央和省、市政策7万余条,实现1196家企业政策“一键匹配”。

  以为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导向,将多个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实施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100余项查询类便民服务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简单变更”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人工干预“秒批秒办”。“一链”服务专区首批上线的100项“一件事”,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0材料、1个环节、1次办结。

  2021年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其中济宁市泗水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效明显的20个县之一,获得督查激励。近年来,济宁市大力提升民生兜底能力水平,除全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外,还推出了一系列保民生的创新举措。

  市县一体打造“济时救”社会救助品牌,对急难群众24小时内紧急救助、2小时内先行救助,事后补充材料。2021年以来共紧急救助9223人次、发放救助金1860万元,创新做法获全省推广。完善防返贫发现预警机制,创新实施了大额医疗支出保障保险,探索除了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一二三四”模式,多措并举防返贫防致贫。

  大力解决城镇居民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实行问题化解与登记办证同步办理,已化解20.26万户,完成率100%,居全省1位。推出了“助学公交”,开通54条助学线路,并实行主城区早晚高峰免费公交政策。全省第一批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持续推动课后服务提档升级,做到“五天全覆盖、五育大融合”,课后服务已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惠及学生62万余人,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

  坚持效果导向,打造城市改革发展的新名片

  济宁市立足“把济宁打造成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桥头堡”的思路目标,对标青岛港、建设无人港,编制全市港口规划和港航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对运河沿线全线200多公里港口进行统一规划整合,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实现了全市大宗货物向长江沿线城市集装箱运输的突破,其中梁山港公铁水多式联运项目提前实现通航,联动日瓦铁路和京杭大运河,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

  紧紧围绕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鲁南经济圈排头城市”目标,认真落实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部署要求,全力打造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都市区组群城市、精致宜居城市。聘请中规院编制《济宁市都市区发展及行动计划研究》,重点实施轨道交通、高速、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加快推进任城、兖州、曲阜、邹城、嘉祥一体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联互通、组团发展新格局。

  高标准做好“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文旅整体形象策划,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融媒体平台投放济宁文旅宣传片,大力提升济宁城市知名度、影响力。运用传统文化涵养为政之德,建成全国第一家以政德为主题的教育基地,济宁干部政德学院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性教育基地,经验做法获中央办公厅刊发推广。组织实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规模、层次和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组织开展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孔子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余名师生,成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启动建设了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一批先导性、基础性重大文化项目,组织实施了华侨城十里画廊、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等一批牵动性文旅项目。成立孔子文旅集团,孵化壮大三孔文旅、尼山文旅、孔府印阁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6家精品旅游企业入围省“十强”产业集群储备库。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济宁市坚决扛起“三个走在前”重大使命,聚焦聚力“四个导向”抓改革,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推动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