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深化干部助企攀登 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2024-01-30 16:33:3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倩

  大众网见习记者 刘倩 济宁报道

  济宁市创新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坚持力量向制造业集合、政策向制造业集中、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推动制造业“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旨在全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强烈共识,企业竞相发展的干劲和激情被充分点燃,良好的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创新创业激情澎湃。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实体化运作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下设1个办公室、7个产业发展专班、7个要素保障组和13个县(市、区)指挥部,形成“1+7+7+13”市县一体、统筹推进的作战体系,打破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助推企业攀登进阶,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选派1629名干部点对点服务892家攀登企业,33名市级领导干部带领167个助企工作组、303名助企干部,包保联系164家企业和3家科研院所,所包保企业均“有重大项目、有上市计划、有创优目标、有技改项目、有主办银行”。指导企业制定年度攀登计划,明确“攀”的目标、“登”的路径,建立攀登目标、实施项目、创新创优、企业上市、优质产品、问题诉求“六个清单”推进机制,全面掌握每家攀登企业运行状况,预研形势机遇,克服困难障碍,确保完成既定攀登目标。今年1—9月份,892家攀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60.3亿元,同比增长5.97%,完成全年基础目标的81.5%;实现税收79.8亿元、同比增长7.01%,占全市制造业税收比重的78.9%;攀登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幅2.5个百分点。

  主动问需、畅通渠道,聚力破解发展屏障

  建立企业问题诉求“直通车”制度,问题诉求实行台账入库、分级办理、限期销号、闭环管理。推行“一线工作法”,产业发展专班和要素保障组每周至少一半时间下沉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宣传政策,对企业问题诉求办结情况、项目建设情况、企业攀登目标完成情况、惠企政策落地兑现情况等跟踪服务,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点对点精准解决问题。发挥驻企干部、产业专班等“探头”作用,及时发现企业产销存、原材料价格等指标异常,靠上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解决实际问题,稳定企业生产。强化“日用电”监测,建立“日监测、周快报、月分析”用电监测机制,每天列出生产用电异常企业清单,提出针对性帮扶措施,全力解决企业难题。加强企业原材料采购、产销存、物流运输等情况的监测,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助企攀登以来,共摸排梳理企业问题诉求5895件、已解决5813件,销号率98.6%。

  凝心同力、部门联动,强力保障企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十条措施》,加大力度统筹解决土地、人才、资金、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提高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为企业优质发展、项目投产达效提供强力保障。今年以来,协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2.77万人;为攀登企业新发放贷款268.86亿元;高成长型企业发展基金累计到位2.82亿元,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投资规模12.99亿元;拨付支持科技、制造业等产业发展资金2.8亿元;市担保集团累计批复高成长性企业融资担保额度40.96亿元,强力保障了企业健康发展。连续三年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张旗鼓表彰奖励了1300余名先进企业和个人,在全市营造了“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增强企业家获得感和荣誉感,提振企业家抓创新、抓发展的信心决心,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发展氛围。

  穿针引线、架桥铺路,助力企业插翅腾飞

  聚焦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节能环保“231+1”特色产业集群,梳理19条核心产业链,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持续放大集群效应,帮助链上配套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扩大生产规模,让企业从单打独斗迈向“抱团”发展,加快形成“一盘棋”的发展格局。邀请高端智库把脉论证,将企业对链入位、分链组团,引导企业按照产业链分工筛选项目、新上项目,目前已谋划生成420个具有发展前景、具备落地条件、符合济宁实际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实施。坚持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召开“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专场对接会”等专题推介路演活动,收录637家攀登企业962个优质产品纳入《济宁市攀登企业优质产品推介目录》,帮助企业精准匹配上下游产品、技术,实现市域内分工协作、产业协同、发展协力。今年以来,开展产品推介会、座谈会等专题推介活动21场,全市503家企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金额63.3亿元。

初审编辑:赵冉冉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