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减负

2024-05-29 10:1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曾高

  为基层减负绝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要持之以恒、驰而不息地抓,采取“硬核措施”,为“大车”减重、为“小马”赋能,只有这样,基层运转才能更有效率,干部才能甩开膀子干,为民服务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上下同心、合力共为,变“单向推”为“齐发力”。基层减负是一项“自上而下”推动的工作,上下同心合力共为,形成同题共答的机制,是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关键。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出现上级对基层“不放心”、基层对上级“不交底”等现象,出现了“信任缺口”,导致上级的督导越来越密、报表越来越多,基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着力弥合“信任缺口”,上级部门就要带头转作风,在情感上相信基层、在工作上帮助基层,变“现场督导”为“一线指导”、变单纯“压担子”为共同“挑担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畅通沟通机制,注重听取基层声音,少一些苛责和批评,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常换位思考、为基层着想,让基层的声音得到回应、遇到困难时可以依靠,形成“双向奔赴”的强大合力。

  聚焦难点、靶向发力,变“假把式”为“真功夫”。基层负担重很大程度源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基层减负要见实效,关键在一个“实”字,坚决杜绝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让减负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优化督考体系,推动考核指标“瘦身”,由“重痕迹”向“重实绩”转变,在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要在一线指导中得到解决,避免泛泛停留在发现问题层面,反手就把问题推给基层整改,只要结果、不管过程。要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和隐形变异,一些地方出现“加压式减负”“越减越负”,红头文件少了“白头文件”多了、会议频次少了口头部署多了,背离了工作初衷。聚焦真减负、减真负,紧盯文山会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新形象工程等重点问题,动真碰硬、靶向纠治,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招、硬招,切实让基层“腾出手”,轻装上阵“抓落实”。

  重心下移、创新机制,变“一时减”为“一直减”。为基层减负,归根结底是为了“加”,要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变报表、材料等“减量”为提升工作质效和服务群众水平的“增量”。要在强化保障、抓好服务上下足功夫,让人员、政策、资金等力量下沉,结合实际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多教方法、指路子、给资源,实心实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基层搞好群众服务、抓好工作落实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要落实好“四下基层”,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经常性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到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敲开核桃”“解剖麻雀”式调研,找准阻碍工作提升的难点堵点,注重从创新体制机制的角度研究破解之策。要健全“回头看”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方式,对推进减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避免“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等问题,坚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确保常态长效。(曾高)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单蕴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