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木版年画、绾结葫芦 传统文化绽异彩

2017-01-03 16:48:00 来源: 济宁日报 作者:

  元旦这一天,在鱼台县罗屯镇随海村民俗博物馆的展台前,一件件做工精湛的“非遗”文化产品引得人潮涌动。“瞧,这里有寓意深刻的绾结葫芦、独具匠心的木版年画、气势雄浑的夯歌,真是太精美、太传神啦!”市民李晴兴奋地说。

  鱼台县是闻名遐迩的“孝贤故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数量丰富、价值独特的民俗民间文化,被誉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量的文化遗产散落于县境内的各个角落。为将这些瑰宝串起来,县里专门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建立县级“非遗”保护名录,组织开展普查工作,并发掘、整理出了民间文学《闵子骞传说》和曲艺“山东清音”2项省级“非遗”项目;民间美术“木版年画”,曲艺“湖滨大鼓、传统技艺“绾结葫芦”等14项市级“非遗”项目;193项县级“非遗”项目。“对‘非遗’项目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就是让它们‘活起来’。”县文广新局局长田书敏说,县里完善了“非遗”保护传承人制度,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深入发掘和盘活民俗文化艺术资源,并涌现出一大批“非遗”传承人。

  鱼台县张黄镇赵庙村,南临老万福河,是一个拥有1000多口人的村庄。走进村民赵银刚家中,只见院子里晾晒着亭亭玉立的亚腰葫芦、秀气的柳叶葫芦、挺拔的油锤葫芦等十几个品种,当然最具有特色的应属经过赵银刚加工的绾结葫芦。每个绾结葫芦都有寓意不同的名字,像吉祥三宝、桃园三结义、双龙结盟等。

  据赵银刚介绍,绾结葫芦技艺在清代流传较多,民国年间大多失传。当听到嘉祥县楚元彩将绾结葫芦的技艺重新挖掘整理并有所创新的消息后,他立即乘车到那里拜师学艺。经过无数次的拜访,楚元彩老师终于被打动,破格收他为徒弟。

  如今,赵银刚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和摸索,已经掌握了绾结葫芦这门传统技艺,并成为传承人,先后创作了《金龙狂舞》、《吉祥奥运》、《祖国团圆》等作品,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绾结葫芦都是经过改良、提纯、拯救的稀有品种,天然环保、不变形变质、装饰效果好,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订单,有时多达数万元。”赵银刚说。

  而在鱼台县李阁镇陈集村,村民陶运航简单的木版年画手工作坊里,各种神像、戏剧故事的图样年画挂满了整个房间。作为鱼台木版年画传承人,8岁时跟着爷爷做学徒,学习刻版、印画、染纸技术,到今年已从艺39年。“俺从事的木版年画创始于唐代,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千家万户过春节的必备品。”陶运航说,木版年画有手绘、木板套印、木印填色三种,画面线条粗犷、色彩绚丽、装饰性强。刻板大部分用梨木作为材质,一件作品需要一个主板和三到六块副板组成。“过去,家里依靠这门手艺养家,以后,几乎就没了销量。近些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多次应邀参加‘非遗’博览会,通过木版年画作品展、交流会等活动,结识了很多制作年画的同行,销售市场才逐渐复苏。”陶运航说,现在他制作的木版年画已经不仅仅为了“糊口”,更多地是对祖辈手艺的传承和弘扬。

  陶运航说,他家中现在精心地保存着祖辈留下的300多块画板,自己为适应市场需要又雕刻了40多块现代画板。县文广新局为保护这些年画制作艺术,组织人员从刻板制作,到年画创作的每个过程,都进行了全程跟踪录相、拍照、整理,形成影像和文档资料并申请了省级“非遗”项目。

  目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彰显浓郁民族工艺的鱼台木版年画、绾结葫芦等,以其独有的人文魅力,每年吸引着省内外大批的游客前来鱼台参观。“我们将不断培养核心技艺的传承人,深耕细作‘非遗’文化产品,依托科技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延伸产业链,打造非遗文化旅游观光新亮点。”谈起下步“非遗”的发展方向来,田书敏如是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孔令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