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综合

越搬越火,500年活力依旧

2013-03-08 12:10 作者:潘旭业 来源:齐鲁晚报
作为青岛最古老的集市,辛安大集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原来,搬迁之前辛安大集位于希望路辛安社区路段,因为此处将建设管马楼安置小区,所以在2012年9月25日才将大集整体搬迁到黄河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文/片 本报记者 潘旭业
  作为青岛最古老的集市,辛安大集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近百年来,辛安大集经历多次搬迁,规模不断增加,一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亿元。2012年9月,因管马楼安置小区占用,辛安大集再次整体搬迁,500年老集旧貌换新颜,活力依旧。
辛安大集 搬迁后依旧火爆
  2月24日一大早,位于黄河路批发市场的辛安大集已经热闹非凡了,大批出售海鲜产品、水果蔬菜、服装等物品的经营业户陆续开始摆摊。8时许,这个占地60多亩的大集市场上,已经摆出了1000多个摊位,从针头线脑、面人糖瓜、红白喜事用品到蒜臼子、面板、香炉等都非常齐全。10时左右,辛安大集迎来了客流高峰。据专门负责管理辛安大集的辛安市场事务所所长姜桂军介绍,初步估计当天赶集的人数在两万人以上。没有人会想到,这还是辛安大集刚刚搬迁新址没多久,很多习惯赶辛安大集的人还没来到这里。
  原来,搬迁之前辛安大集位于希望路辛安社区路段,因为此处将建设管马楼安置小区,所以在2012年9月25日才将大集整体搬迁到黄河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目前辛安大集新址占地60余亩,初步分成粮油批发零售、干鲜水果、日用百货土杂、服装鞋帽布匹、牲畜家禽宠物五个交易区,暂时满足周边居民购物的需求。但这只是起步阶段,后续还将进行二期、三期建设。”姜桂军说。据了解,在辛安大集搬迁的同时,大集新址附近占地300余亩的黄埠岭安置项目已经动工建设,建成后用于安置徐戈庄、小石头等社区的1600余户居民,另外住在附近的灵珠山街道的居民也能常常来赶辛安大集,将为辛安大集带来足够的人气。
  据辛安村的老人们回忆,仅仅在近百年中,辛安大集历经了多次搬迁,从村北搬到村内,从村内搬到南河滩,后又从南河滩迁到村内,2012年9月辛安大集落户黄河路批发市场是最近的一次搬迁。
最古老集市 已有500多年历史
  对于辛安大集形成的时间,辛安街道办事处科技文化中心主任杨风存在查阅了相关史料后告诉记者,根据可查的所有资料显示,辛安大集的历史已经超过了500年。
  据辛安忠孝寺石碑记载,在明朝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先祖赵宏等人倡导,为了让辛安当地有一处以物易物的场所,决定于古历三月初五在辛安起集,集日逢五排十遇到小月时顺延一天,每年农历三月初五和冬月初五为“山集”。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已经500多年了,成为岛城有史料可查的最古老集市。
  辛安大集集市始设在辛安村内街道,市场排列自北而南为:大牲口市、粮食市、百货市、柴草市、蔬菜市、海货市、木器市、生油生饼市、肉市、烟麻市、棉纱市、破烂市、陶瓷器市、铁器市等。赶大集是附近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村民们的所需、所获都要在这里完成转化,因此虽多次迁址但至今仍经久不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辛安大集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地址的多次变迁。

年交易额已经突破亿元
  对于大集搬迁的原因,杨风存告诉记者,在辛安大集设立之初,来赶集的通常只是辛安当地的居民,集上的商户也大都是辛安本地人,村里的一条街道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集的规模越来越大,几乎整个开发区的人都有过逛辛安大集的经历。
  虽然现在辛安街道的商场、超市很多,但周边老百姓还是习惯农历逢五、逢十赶辛安大集。从针头线脑、面人糖瓜、红白喜事用品到蒜臼子、面板、香炉等都能买到。近年来交易额也在迅速增长,1992年辛安大集的交易额为1100万元,2000年交易额2300万元,2005年交易额达到8033万元,2011年交易额已经突破亿元大关。
  交易额之所以屡创新高,与辛安大集“接地气”是分不开的。在辛安大集上,销售的商品永远都是老百姓们居家生活最需要的东西,并且其低廉的价格也非常有吸引力。
  “明显的价格优势是因为这里销售的许多商品如肉菜等都是居民家自产,虽有对利润的追求但也有议价的余地;二是节省下了大笔的铺面租金,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大集的摊位费长期维持在较低的价格,一些散户更是免费入市,这无形中吸引了大批商户前来,商品价格也因此被拉低,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商户们的利益没有减少,老百姓也更多地享受到实惠,辛安大集的营业额也是逐年攀升。”杨风存说。

老集老传统,民俗有自留地
  在辛安大集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集市入口总有一块地方留给卖剪纸的商贩,无论规模大小,摊位多少。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已经维持了百年。
  辛安剪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有“青岛剪纸之乡”的美称,2006年辛安剪纸就被山东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辛安街道山陈家村76岁的薛玉兰老人是远近闻名的剪纸能人,她从十几岁开始剪纸,近60年来从未间断。据老人介绍,她年轻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人会剪纸,既能当消遣,也可以拿到集上卖点钱贴补家用。“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上学,就是出去打工,很少再有人学习剪纸了。仍然在剪纸的大多都是40岁以上的妇女。”薛玉兰说。
  如今,辛安街道办事处早就鼓励村民们以社区为依托,成立剪纸艺术中心,实行产业化经营,所有的剪纸实行统一包装和销售。而辛安大集上摆摊卖的种种剪纸,作为那种最原始的、真正的民俗,被继续传承着。

大集搬迁后开通公交专线
  辛安大集搬迁之后,集期依然按照农历逢五排十、逢三排八执行,即逢农历的三、五、八、十开集。据悉,为方便周边居民赶集,开发区开通了辛安大集公交专线,与开集时间同步。
  据悉,公交专线将在福瀛装饰城跟黄河路批发市场间运行,共设有福瀛装饰城、福瀛建材城、福瀛汽配城、陈家庄、于家、惠家、北泥、南泥、赵家河、黄河路批发市场10处站点。计划配车2辆,发车时间间隔15―20分钟,全程票价一元。首末车发车时间为,福瀛装饰城6时30分和13时,黄河路批发市场6时50分和13时20分。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