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家长该如何有所作为?

2014-05-06 12:31 作者:李涛 来源:齐鲁晚报网
虽然说高考备考阶段大型的模拟考试有三次,也有老师说第一次模拟考试更为重要,但不管这种说法是否科学,真正的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却是事实。齐鲁晚报每年所组织的大量高考活动已经成为品牌,高考政策说明会与高校咨询会等活动都被广大考生及家长关注。

本报记者 李涛
  虽然说高考备考阶段大型的模拟考试有三次,也有老师说第一次模拟考试更为重要,但不管这种说法是否科学,真正的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却是事实。面对学生的复习,家长往往束手无策,但是不是就可以无所作为?鉴于此,本报邀请资深教育媒体人、高考升学规划专家、乐学网主编娄雷先生,于11日下午两点,在潍坊职业学院报告厅举办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为广大考生及家长解疑答惑。
  因家长造成的报考悲剧
每年都在上演
  山东历来是生源大省,高考竞争压力巨大。高考录取率一直是广大山东考生及家长关心的数字。倘若高校减招成为事实,那么山东的考生想要就读优质高校的机会势必会减少,高考竞争压力会更大。
  高考压力往往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考生为取得高考优秀成绩而寒窗苦读三年;二是家长为科学填报高考志愿而付出的努力。只是大众往往更加关注考生部分,而忽略了家长在志愿填报中的作用。
  家长最容易产生的误区是,在不知道高考成绩之前,准备志愿填报依据是什么?也有不少高三老师也认同这一观点。他们不断的教育家长,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在高考当中考一个不错的分数,志愿填报的事情等到分数出来之后再说。
  事实真是如此吗?娄雷老师介绍说,从高考出分到第一次填报志愿,中间相隔不过一周的时间。在这一周时间里,还要对当年的全省考试情况做简单分析,另外会被数不清的各类审核、活动等所影响。考生和家长很难静下心来理性分析高考政策并进行科学填报。而高考志愿填报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实在太多,在短时间内很难将信息掌握全面,于是,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因为不了解高考政策或高校及专业设置而没有被心仪的高校或专业录取。
  加分承诺、一本线上加分录取、一本提档及加分选择专业方面优势明显……在本报联合中国教育在线共同举办的高校与高中对接洽谈会上,高考及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政策研究专家张道林表示,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已有80多所高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读名校的机会。而现实中,很多高中学校老师们对此却知之甚少;对于偏远地区的高中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了解到的就微乎其微了。
  “考得好不如报的好”张道林表示,如果考生和家长熟知志愿报考规律,或许你分数不高,但被名校录取的机会还是有的。
家长应该在
志愿填报方面有所作为
  在距离高考还有三十多天的时间中,考生的主要任务是复习文化课。在这个阶段,家长在扮演好后勤保障员角色的同时,应该开始着手准备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
  娄雷老师说,北京和上海是考前填志愿,虽然时间较山东要早两三个月,但北京和上海的家长早从高三一开学就开始筹备志愿填报的事情。他们广泛收集高校信息,查询各类数据,多次组织家长聚会,对志愿填报十足重视。因为家长们清楚,虽然北京和上海的高考压力比其他省份小很多,但是学生依然有就读更好的大学的需求,丝毫不敢怠慢。
  每年的高考结果证明,高考分数固然重要,但是志愿填报依然不能忽视。“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是说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没有苦恼了,他们也想被更好一些的大学录取。这依然需要研究高校的招生政策。”娄雷老师建议,家长们在这个时候也应该行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和有多年送考经验的老师交流,在考前就开始着手准备志愿填报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让自己在真正报考的时候能够成竹在胸。
  齐鲁晚报每年所组织的大量高考活动已经成为品牌,高考政策说明会与高校咨询会等活动都被广大考生及家长关注。
  11日(本周日)下午2:00,在潍坊职业学院报告厅(文化路东风街交叉口东北角)举办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邀请高考升学规划专家娄雷向广大家长详细解读平行志愿的填报及录取规则以及家长常见的报考误区,欢迎广大家长参加。本次活动纯属公益,不收取任何门票。咨询电话:13405360456(韩)、13573629251(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