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中高考您陪考了吗?

2014-06-16 15:31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网
2014年的济南市中考刚刚过去,考生和家长不禁松了一口气。三辩@冯勇:家长陪考无非是不放心来回路上的安全,或是远路的孩子需要住宿,怕孩子丢三落四忘了准考证等。@王平昌:孩子赴考,家长陪考,也是一道“中国式”的靓丽风景线,其中不乏爷爷奶奶级的陪考人员,他们临场陪护孙辈中考或高考,与其说是陪同,不如说是祝福。

2014年的济南市中考刚刚过去,考生和家长不禁松了一口气。不知从何时开始,中考、高考考点外渐渐出现了“陪考大军”,他们在考点外等待的身影,不禁让人发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送考生到考点可以减少赴考途中的麻烦,但诸多陪考人员在考点外守候,却会影响考点周边的环境,增加考试紧张氛围,无形中给考生增加了一些心理压力。遇到这种重大考试,孩子赴考,家长到底要不要陪考?

正方

阵容:王霞 庄秋燕 李燕子 俞夏

陪考可尽量避免意外

一辩@王霞:之前看到“陪考大军”时,我曾经嗤之以鼻。当我的孩子在去年高考时,我却陪孩子参加了整个考试。有以下几个原因:万一孩子忘带什么东西,家长可以立即伸出援手;道路拥堵,安全状况不尽如人意;家长与其在家受煎熬,还不如到考场外与其他家长唠嗑释放压力。

二辩@庄秋燕:家长陪考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这只是个别情况,很多孩子在家长陪同下会更安心,因为一旦有什么意外,家长就是孩子的主心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陪考间没有什么先天的鸿沟。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要求,家长就尽量陪孩子。陪考主要是防止意外。

三辩@李燕子:我曾经送考和陪考过,那天一早出发去考场,虽多次检查准考证等,但到半路孩子说忘了拿手表。考虑到孩子用着习惯了,以及心理安慰,还是回家拿了。中考的考生还是未成年人,需要帮助,何况又不是天天这样。关键处还是少些波折为好。至于陪考,那是无奈。正式考试就2小时,不够来回奔波的。中午的午饭、休息安排,有家长在可以让孩子少操点心。这个时候,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亲情。

四辩@俞夏:家长陪考其实无可厚非。每个家长都希望,在人生的关键点,能和孩子站在一起,从生活上照顾,从心理上抚慰。中高考无疑是一个重要关口,孩子面临的精神压力不言而喻,有条件的家长选择守候在考场外,以便及时帮助孩子。社会应予理解,不宜过度解读。

反方

阵容:崔屹 宿长学 冯勇 吕允山

过分关注会“传染”紧张

一辩@崔屹:中高考是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必须经历的,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其自理能力、综合素质的检验。不知从何时开始,中考高考逐渐演变成了全社会的“考试”,家长陪考,警察出动,一切为考试让路。如此兴师动众,只能说明学生已无法应对原本正常不过的考试,说明当今学生在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缺陷。

二辩@宿长学:家长如果真心重视孩子的学业,可以将功夫用在平时。在孩子中考、高考时陪孩子去考试,无形中给孩子太多压力,这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在这种特殊时间,家长应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家长最好的“陪考”,就是教会孩子独自面对人生,做个有担当的人。

三辩@冯勇:家长陪考无非是不放心来回路上的安全,或是远路的孩子需要住宿,怕孩子丢三落四忘了准考证等。可正是家长平时不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直接导致了孩子依赖性强、丢三落四、遇到突发情况不知如何处理,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家长。凡是孩子考试过于担心的,一般都是日常没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家长。

四辩@吕允山:送考可防止赶考路上堵车、小纠纷、身体不适等突发情况,如孩子有丢三落四的习惯,也能以防万一。但我坚决反对陪考,夏日炎炎家长在外,徒增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不如举重若轻,给自己减压,从而最大限度地给孩子减压,有助于孩子放松心态积极应考。

亲历 

陪考路上撞了车

@侯家赋:7日,外甥参加高考。本来学校有专车接送,可妹妹非要驾车送他去考试。因为心急,和一辆横穿马路的摩托车相撞,幸亏没出现大事故,却给外甥的心理造成恐慌,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妹妹也很后悔当时开车去陪考。

陪不陪考,因人而异

@徐可顺:两年前孩子高考,孩子在头天晚上准备好了笔、准考证等考试用品。第二天早晨出家门前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出门时,我忙问了一句,“需要爸妈送吗?”孩子头也不回地说,“不用了,就这几步路。”看着孩子这样坚持,做父母的只好止步。等孩子走远后,我们又悄悄追随出来。开考半小时后,确定无事了,才回家做饭。中午孩子回来说,这考试就和往常上学一样,用不着陪。看着孩子这样从容,心里特欣慰。当年孩子被一所知名大学录取。今年有亲戚的孩子明确说让爸妈陪着,孩子有明确要求,家长能执意不陪吗?

最忌人为制造紧张气氛

@田华:我孩子中考时,考点在洪楼小学,而当时住西外环附近,所以带着他去看的考场,看完又在附近找到一家招待所,订了两天中午的钟点房,第一天全天陪考,到了第二天下午送他进考场后,我就先回家了,他考完试和同学一起坐公交车回家。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还是顺其自然的好,最忌人为制造紧张气氛。

孩子心态好,家长也轻松

@冯勇:我的孩子6月12日到14日正好中考,考前商量着陪她去看考场,结果人家自己和同学看了。寻思着第一场陪她去,可孩子不答应,说自己已经不是孩子了,完全有能力应付。12日一早听到闹钟声她就起床,洗漱完毕,吃完了早餐,稍微休息了一会儿,背上书包自己骑着自行车就考试去了。孩子回来后也很轻松。吃完中午饭就休息去了,到点又去考试了。孩子的心态挺好,我也觉得很轻松。

精论 

陪不陪考,先问问孩子

@王阳:家长无论去不去陪考,都是为孩子考虑。但为了孩子好不等于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家长应该先搞清楚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什么算“好”。根据孩子的个人需要决定是否陪考。如果不问孩子,擅作决定,那么家长倾尽全力的帮助将很有可能变成令人尴尬的一厢情愿,无益于孩子的考试。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需求也不同,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孩子单独去考试也是对他们的历练。

中高考降温,陪考才会少

@程永鹏:家长陪考,既是风气,也有家长自己的考虑。原则上,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敢于跟家长说“不”,这样既减轻了父母的心理负担,也能给自己一个证明的机会。其实解决陪考问题,不光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一方面,各相关组织要围绕交通、饮食、休息等环节为考生做好保障工作,让每一个家长可以放心;另一方面,国家要从教育层面和观念革新上做文章,平衡教育资源,改革教育体制。想方设法让中、高考降温,让区域间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让考学不再是衡量成绩的唯一标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不然,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陪考大军中。

建议 

学校最好出面引导组织

@刘丽:据了解,临近高考和中考前3天学校就放假了,家长送考和陪考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不管造成的。建议学生在高考、中考时,由学校统一组织送考、由班主任陪考。这样既避免了众家长庞大的陪考场面,也让学生的考试更有组织纪律性,同时还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家长也放心。因此建立学生高考、中考由学校负责制度很有必要。

@王平昌:孩子赴考,家长陪考,也是一道“中国式”的靓丽风景线,其中不乏爷爷奶奶级的陪考人员,他们临场陪护孙辈中考或高考,与其说是陪同,不如说是祝福。孩子赴考,家长是否陪考,家长也纠结,毕竟是多年延续下来的“传统”。建议学校发放倡议书,鼓励家长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陪同孩子中考或高考,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即使出现突发事件,现场有交警、老师,也能够得以圆满解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