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今年贺岁档头炮打响,冯小刚《芳华》票房告捷但评价不一
真情动人还是精准算计?
羊城晚报记者 胡广欣
上周,《芳华》和《奇门遁甲》两部大片打响了今年贺岁档的头炮。由徐克监制、袁和平导演的奇幻电影《奇门遁甲》于12月14日上映,上映首日获得票房冠军,目前总票房突破2亿元。
但《奇门遁甲》仅仅当了一天冠军,便被12月15日上映的冯小刚作品《芳华》抢了风头。后者上映后一直稳坐单日票房冠军,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芳华》目前总票房已经接近3.5亿元,业内人士普遍看好《芳华》后续的票房增长。此外,已经上映了三周的《寻梦环游记》仍然保持稳定的票房增长,并于上周成功突破10亿元大关。
票房持续攀升
【现象】
《芳华》在12月15日正式上映。从目前的票房和口碑来看,《芳华》没有让观众失望。上映以来,每天都有过万人在猫眼电影上对该片标记“想看”;豆瓣评分稳定在7.9分,是冯小刚近年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此外,票房也在持续攀升,上周末更出现了周日票房高于周六票房的现象。
伯乐营销CEO张文伯认为,这种现象意味着《芳华》会拥有一个“超级长线的放映周期”,后续票房表现值得期待。由于“情怀效应”,《芳华》成功开拓出新的观影群体,把平时不上电影院的“50后”和“60后”吸引进电影院,造就了票房佳绩。
[争议]
叫好派:情怀打动观众
“情怀”是人们提起《芳华》时最常用的一个词。《芳华》以上世纪70年代的部队文工团为背景,“活雷锋”刘峰(黄轩饰)因一次“触摸事件”而被驱逐,后来上了战场;农村孩子小萍(苗苗饰)遭到文工团女兵的歧视与排斥,离开文工团后加入了战地医院;昔日文工团的战友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等人也在时代变革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50后”冯小刚年轻时是文工团团员,是《芳华》历史的亲历者,自然对这段时光充满了情意结。为了还原那个年代,冯小刚耗资3500万元、耗时4个月,在海口搭建了一个文工团大院,一砖一瓦都严格按照上世纪70年代的风格建造;他举行海选,从1000多位女新人中挑选演员,寻找记忆中的文工团女兵,“要的就是那种稚嫩”;在开机前,所有演员要共同生活五个月,集训内容包括军容军姿、打背包、列阵、声乐、舞蹈等内容,培养出文工团的感觉。在电影中有很多上世纪70年代符号,对经历过这个年代的观众而言,《芳华》就是他们的《致青春》。
有人称赞《芳华》为“冯小刚最优秀的电影”。“60后”马云看完片后为《芳华》发了微博:“我还会再去看这部电影,里面有每代人都会锁不住、放不下的青春、情怀、挫折的共鸣。”而“80后”韩寒也为这部电影叫好:“《芳华》哀而不伤,藏着锋芒。”他在微博上的描述正是很多人的观影体验:“我看的那一场,从七八十岁老人,到七八岁孩子,都安静投入,老人抽泣和微笑,孩子在轻声问父母关于那个年代的问题。”
批评派: 回忆滤镜太厚
《芳华》在影评人之间却得到了两极分化的评价。有影评人认为,《芳华》是一部“计算过分精准”的电影,冯小刚知道怎样才能打动观众:先是展现了文工团充满激情和理想的青春岁月;随后借助刘峰和小萍的遭遇,展现战争的残酷和对年轻人的摧残;最后,又以文工团战友在改革开放后的不同境况,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理想的湮灭……一个个感情点轮番轰炸,总有一个能戳中观众的泪点。但是,冯小刚太想面面俱到,每一个方面都蜻蜓点水,缺少更深入的探讨,“经常感动不过三秒,电影就转换到下一个场景”。
冯小刚把大量的篇幅花在了他最有情意结的文工团生活上。他用几近偶像剧的温暖色调呈现文工团岁月,给了女兵跳舞、洗澡、游泳不少特写镜头,加上了厚厚的回忆滤镜。严歌苓的原著小说对刘峰离开文工团之后的生活有详细的描述,但电影只是一笔带过;原著小说中对文工团的讽刺,对命运残酷的探讨,在电影里都几乎不见踪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国家统计局于本月18日公布了今年11月份房产数据,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和0.2%;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4%和0.3%,涨幅均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详细]
昨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1至10月份,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完成343.6亿元、增长18.5%,其中出口200.8亿元、增长9.5%,进口142.7亿元、增长33.8%;实际到账外资25.3亿元、增长166.2%;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1781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2809万美元、同比增长49.7%,...[详细]
15日,任城区阜桥街道解放路社区联合食品监督部门突击检查30多家餐饮商户,辖区一家包子铺现场无法提供韭菜的“双证”,被任城区食药监阜桥所勒令整改。 [详细]
12月起,济宁医保卡已全面停用,但目前仍有部分参保人员未领到社保卡。为确保12月29日前参保人员“人手一卡”,任城区人社局启动“清零”行动,设置专门窗口受理业务,实现社会保障卡的全面应用。[详细]
按照全省全面实行河长制总体工作安排和部署,根据《济宁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济宁市河长制市级验收办法》的规定要求,近日,济宁市河长制办公室派出4个验收组,对全市14个县市区进行了河长制市级验收。 [详细]
今年济宁市大力实施“绿亮清”工程,从城区公园绿化、环卫设施提升以及外环道路亮化等方面着手,共完成公园绿地建设8处、四小绿地6处。同时,完成一天门、博古庄、秦庄、琵琶山、北菜市等5座中转站改造和快活林中转站翻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