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魏梦佳、郑逢燕)空气污染特别是PM2.5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北京大学课题组研究人员近期在此问题上取得跨学科进展,首次以荧光标记的酵母菌取代现有方法中的半导体传感器,实现了对PM2.5多方面毒性的实时在线监测。
据了解,目前对于大气颗粒物的毒性研究,大多采用离线的方式,不能及时知晓其毒性;而细胞染毒或动物暴露实验灵敏度偏低,一些健康效应不易检测到。在颗粒物致病机理方面,目前也存在类似“盲人摸象”的现象,不能够全方面地了解PM2.5的毒性机理。
受酵母菌相关研究的启发,由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要茂盛、物理学院副教授罗春雄领导的研究团队,集成利用空气采样、微流控、荧光蛋白标记的酵母菌以及单酵母菌蛋白荧光自动检测平台,用活体酵母菌替代传统半导体传感器,创建了大气PM2.5毒性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要茂盛介绍,课题组先将PM2.5颗粒物采集到液体中,再将样品实时输送至放有酵母菌的芯片里。由于酵母菌会对来自颗粒物的刺激发生反应,通过用不同荧光蛋白标记酵母菌的所有基因,就可实时看到酵母菌的哪些基因对颗粒物的刺激发生了响应,就好像可“实时监测不同地区车辆行驶状况”。
据悉,这种酵母菌俗称酿酒酵母,繁殖快,其基因序列于1996年测序完成,是第一个完成基因测序的真核生物,被广泛地应用在人类疾病研究中。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方法对于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效应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开创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从分子水平理解PM2.5对人体的可能损伤情况。
目前,此项研究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课题组正在利用该体系对不同国家、地区颗粒物的毒性进行研究,同时也在筛查更多有响应的酵母菌蛋白,并研究其灵敏度、响应的毒性标定,以进一步揭示PM2.5对人体的具体致病毒性机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日前,市民政局印发《2017年清明节工作方案》,即日起至4月8日,济宁市将开展“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主题宣传月活动。届时,全市各殡葬服务单位主动开展“鲜花换火纸”、“时空信箱”等免费或奖励活动。[详细]
夜间行车会车时,一旦遇到滥用远光灯的司机,不但容易造成对方司机眼晕目眩,还容易产生视觉盲区造成交通事故。为了杜绝滥用远光灯,济宁交警从即日起在全市开展机动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集中整治行动。[详细]
自2016年供热季开始供热时间由120天调整到125天,供暖期比往年增加5天。[详细]
今年3.15晚会“拉黑”的第一家公司是互动百科。该公司第二大股东为宁波晨晖盛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而该企业的股东包括5家上市公司。另外一个被曝光的问题则是饲料行业非法添加喹乙醇,而在A股上市公司中,中牧股份为喹乙醇主要生产厂商。而新三板的有棵树成为日本核...[详细]
最近几日,济宁人的朋友圈、微信群开始出现济宁即将飞防洒药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转发。记者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写到:“济宁市园林办通知:本月15-25号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烧烤等露天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详细]
今年济宁市将新建城镇中小学57所、改扩建48所,新增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学位11.4万个、教师5952人……昨日上午,2017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对一些“教育热词”进行了解读,让市民所关心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晰,也为今后济宁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