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聚焦

教育舆情一周综述:湖南校园“杀师案”引发社会反思

2015-10-29 16:32 作者:李青鹰 来源:人民网

  一、舆情综述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本周涉教育媒体报道为21.4万条,微博言论75.56万条,微信文章1.28万篇。教育议题中,舆论注意力集中,主要聚焦校园安全话题和教育管理话题。校园安全话题方面,一是湖南校园“杀师案”引发强烈关注,相关舆情不断高涨。另一方面,广州大学生砍伤女宿管跳楼身亡、哈尔滨研究生办公室被害、海口中学生被围殴等新闻成为热点,官方虽已作出回应,但调查结果还未公布,舆情风险尚未消除。教育管理话题方面,四川教师结婚全校放假事件及陕西学生淋雨校领导打伞事件均暴露教育特权问题,引发舆论强烈不满。

  二、教育舆情热点排行

  本周教育舆情热点排行(数据截至10月15日)

 

  从媒体转载量来看,湖南三名中学生劫杀女教师、四川一小学因教师结婚全校放假 校长被停职、下月起学生替考作弊可判刑、扬州一高校老师防逃课给学生发红包 无学生缺席、广州一大学男生砍伤女宿管跳楼身亡 舍友曾见其买铁链、哈尔滨一女研究生在导师办公室被杀 胸部有4处刀伤、陕西学生淋雨看开幕式领导打伞 校方称别纠缠细节、海口5名中学学生在校内撞见情侣亲热被多人围殴、教育部:从明年开始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广州大一学生做兼职失踪 尸体已找到为媒体曝光率最高的10个教育话题。

  三、热点事件舆情解读:

  【湖南校园杀师案】

  1.事件概述

  10月20日,“湖南3名小学生入室抢劫打死1名女教师”的消息经《新京报》曝光后,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相关报道指出,10月18日下午,湖南邵东县3名少年将一名小学女教员劫杀。事后调查发现,3名嫌疑人年龄分别为11岁、12岁、13岁,其中两名是留守儿童,另外一名为单亲家庭且父亲身有残疾。由于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目前3名嫌疑人已被移送工读学校,两名当地监管部门官员被问责。

  2.媒体观点:中学生杀师,社会之殇

  由“杀师案”引发的媒体讨论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部分媒体关注未成年犯罪频发的深层动因。光明网评论认为,在未成年人暴力乃至犯罪行为中,个人因素固然不能忽视,但其背后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更需要反思。“杀师案”不仅仅是施害者和受害者的悲剧,而且是全社会的悲剧。东方网发表观点指出,“杀师案”暴露出四大“硬伤”:其一,暴露家庭残缺、父母之爱缺失,家庭教育有盲点; 其二,学校教育有“硬伤”;其三,社会教育有“硬伤”; 其四,社会管理有“硬伤”。

  部分媒体集中于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京华时报》评论认为,留守儿童杀人抢劫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也与法治缺失有关,指出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让法治和教育陪伴他们“留守”。努力加大学校、地区以及相关部门的教育管理力度,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长江网评论以“杀师案”中的孩子家庭教育缺失为例,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及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性格形成和心理品质养成中担当重要角色。

  部分媒体围绕未成年杀人免刑的法律现状展开分析。《新京报》评论表示,我国首部刑法典颁布至今已近30年,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来看,今日的“未成年人”与数十年前的“未成年人”已然不是一个概念。而且就国际惯例而言,即便是人道主义至上的西方司法,亦没有对青少年霸凌网开一面,比如在美国,校园暴力重到可判终身监禁。 《每日新报》评论进一步认为,每个国家都该根据各自的社会状态以及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特点,来确定符合本国实际的刑事责任年龄。并且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专业跨度,现行刑事责任年龄标准是否应重置还应尽量吸纳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犯罪学家等参与讨论,以确保界定科学。

  3.网民观点:刑责年龄是时候降了

  网民观点中,多数声音表示该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呼吁严惩此类主观恶意、情节残蛮、后果恶劣的未成年犯罪行为。如网民“以投”认为,必须判死刑。《未成年人保护法》必须修改,严惩违法犯罪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杀人的未成年人。网民“简单的janekang”担心,人大再不修改未成年保护法,此等惨案有了免死金牌,这些祸害以后又得残害多少无辜人。部分网民指出,家庭教育缺失是未成年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如网民“如默I随心”指出,孩子的迷失是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的失败,其中家长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网民“最差狮子座”质疑,本该家庭教育,却什么都扔给学校管,中国的父母难道生而不教?部分网民认为教育体制的弊端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网民“stephen欧先生”表示,还不反思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及体制已经赶不上学生思想的发展了。网民“@雨旎”:未成年人随意剥夺他人生命,该反思这个教育体制能否有过?学校一味追求成果排名,留守先生缺乏父母关爱,童年没高兴,学习压力过大,能不出成绩吗?另有网民认为解决问题是根本之道,我们都要在“杀师案”中反思。如网民“吴沈鸷”表示,杀人能解决问题吗?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什么导致他们这样,社会之责,容留未成年人的网吧,作为留守儿童的伤痛,甚至学校教育的过失。

  4.舆情点评:  

  湖南“杀师案”发生次日,3名嫌疑人即被抓获,相关媒体报道曝光于警方发布案情通报后,但事件影响却在持续扩大,从中可见社会舆论对未成年犯罪、留守儿童等问题的诉求,在校园暴力问题愈演愈烈的当下,绝非个案处理的结束能够满足。

  首先,“杀师案”中3名嫌疑人被移送工读学校的处置引发舆论聚焦。舆论在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移送工读学校而不必承担刑事责任这一点上,表现出明显的反向情绪,其中不乏“该杀”、“残渣”、“不能容忍”等激烈言辞,强烈要求严惩施暴者,修正关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辨认控制能力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

  其次,“杀师案”中3名嫌疑人留守儿童的身份引发舆论关切。自贵州毕节“留守儿童”事件发生后,舆论多次呼吁各级政府部门、学校、社会组织及个体家庭能协同行动,形成合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遗憾的是,留守儿童的悲剧仍然频频发生,父母监护责任的缺失、学校心理引导机制的空白、社会管理制度的漏洞一再成为舆论痛点。

  最后,综合近年来类似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舆论越来越关注这些事件发生的深层动因,质疑、反思、建言等多种情绪相互交织,多数认为这不仅仅是孤立的教育问题,但也指出家庭、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缺失不可推卸,迫切希望相关部门构建起有效的制度体系,出台相关政策,为破除“留守儿童”、“未成年犯罪”等问题困境提供有力依据。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贺亚林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