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山东调研,就整体搬迁脱贫实地考察了济宁东南片区还迁安置区暨东南华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并深入惠普软件人才实训基地调研教育培训脱贫。26日,大众网记者前往东南华城和惠普软件人才实训基地进行回访,了解张高丽在调研中与群众的交流及对扶贫工作的指导和要求。

这是10月22日,张高丽就整体搬迁脱贫实地考察济宁东南片区还迁安置区暨东南华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昔日棚户区,今日小高层。

东南华城片区还迁安置区的居民实现安居梦。

还迁居民路敦才夫妇搬进了新家,喜笑颜开。

路敦才夫妇在新居里看电视。
大众网记者 高杨 朱仙娉
“‘你家有几口人,孩子在哪上班,生活过得怎么样?’张高丽副总理很亲切,就像街坊一样坐在沙发上,跟我们拉起了家常。”东南华城祥和园的还迁居民路墩才,指着副总理坐过的沙发微笑着对记者说。22日,从东南华城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视察过后,张高丽副总理来到了居民还迁区祥和园了解还迁区整体情况。他走进路墩才、穆方华夫妇的家,询问他家的生活和子女就业情况。
路墩才告诉记者,以前他家住的是那种四合院,环境很差。棚户区改造后,他家置换了两套房子,老两口住上了107平米的大房子,还能给儿子留出一套新房。副总理来他家时,他高兴地对副总理说:“做梦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再也不用愁儿子的婚房了。自己打工挣得钱也够一家人花销,再也没啥困难了。”
路墩才的老伴穆芳华告诉记者,副总理一进门时,还和她开起了玩笑,问她认不认识他,他自己也在山东工作过。“我当时就说认识,不过一直是在电视里见,这次可算见到真人了。”穆芳华回答完问题,她忙将副总理让到客厅的沙发上,她和老伴一左一右坐在副总理两旁拉起了家常,“副总理最关心的就是棚户区改造后我们的日子过得好不好”。
随行的观音阁街道负责人告诉副总理,棚改后群众不仅财产增加了,而且还有租赁收入、社区分红,真正实现了改造脱贫。整个棚户区改造后,共有80万平方米的商业区。街道按照居民各自情况,安置居民到周边商场、小区物业等不同岗位就业,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张高丽听后非常满意,说:“要认真研究棚户区改造后增强产业支撑、促进居民就业创业的路子。”
记者了解到,拆迁前当地居民所住房屋大多为上世纪60、70年代所建,低矮拥挤,多数已成危房。用水是自备井,道路坑坑洼洼,积水基本靠自然蒸发。观音阁街道负责人回忆此处棚户区改造前的情景时说,“居民们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尤其是夏天,总有一股子臭味,大家伙都盼望改善生活环境。”
在祥和园还迁小区外,记者看到,尽管26日已下了一天的小雨,宽敞干净的路面并没有积水。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蓝色垃圾桶,供周边营业的商家随时倾倒垃圾。街道两边门面房的门头牌匾整齐美观。居民们昔日经营的破旧“门市部”已摇身一变成为高挑明亮的营业用房。这些拥有营业用房的还迁业主们可以经营些小生意,也可以对外租赁,房屋价值水涨船高,居民“家底”也增多了不少。
据了解,东南华城棚户区共涉及4个社区村2065户居民、55家企业、230余家经营户,征收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东南华城片区棚户区改造征收过程中,采取了最利于老百姓的征收方案,户均至少有1套安置住房用于出租,原先的小门市部也在改造后成了门面房。改造后,截至目前,街道收益2亿元,集体年收入预计可达2000余万元,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幅巨大,平均每户较改造前增加50-60万元,小区物业管理费全部由村集体承担,村集体发放的老年人退休金也由原来的每年4200元提高到现在的5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