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关于加强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加快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出台,一个个破解化工产业发展难题的“实招”和“时间表”,勾画出近三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济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线图”。
这份《意见》全文9千多字,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园区建设、两化融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8个方面,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化工产业发展的美丽画卷。当然,要实现这幅“美丽画卷”,就必须直面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面对诸多“病症”,意见中又给出了哪些药方?未来的化工企业将是什么样的?跟随记者,一起了解“这张蓝图”的方方面面。
焦点一化工产业对济宁有多“重”?
“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化工产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截至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达266家。其中,2家化工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华勤集团、荣信煤化进入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目前,我市已形成了橡胶、煤化工、盐化工“三大系列”主体,重点产业链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尤其焦炭、甲醇、焦油加工、2.3酸产能在全省均排名第一。华勤集团年产4000万平方米高强力输送带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输送带制造企业;甲醇、焦油加工、精萘、二萘酚、2.3酸、有机颜料等深加工产品初具规模,我市已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和重要钢铁企业焦炭供应地。
“化工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是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然选择。”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现阶段我市化工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对此,《意见》 具体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病症”:其一,目前我市产业集聚度不高。现有化工企业布局分散,造成专业化工园区多点布局,且化工园区间产业雷同性大,园区企业的分工协作水平低;其二,产业层次较低,传统化工企业占比高,主要集中在焦炭、甲醇、烧碱等原料性产品领域,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小、支撑能力弱;其三,安全环保压力大。中小化工企业工艺装备水平整体不高,存在用水量大、能耗高、“三废”排放大等问题,相关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足,化工园区应急设施及服务水平不高。
焦点二《意见》针对发展症结开出啥“药方”?
优化产业布局,分类施策、创新发展
面对当前济宁化工行业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层次低、安全环保压力大等发展症结,我市将如何推进转型升级?此次《意见》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我市将利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化工企业“打非治违”专项治理,提高化工产业准入门槛,实施综合评级评价,加快企业‘进区入园’步伐,持续推动以提升安全生产条件、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意见》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整治”方针和环保节能优先原则,与全市化工产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相衔接,以“打非治违”和安全、环保、节能等评级评价为抓手,摸清底数,列出清单,分类施策,依法整治,创新发展,着力优化化工产业布局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产业新体系,使化工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为安全清洁、绿色低碳、集约集聚、创新高效的重要支柱产业,把我市建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化工产业基地。
具体来看,三年内我市安全生产水平将明显提高; 环境保护能力得以明显提升,所有化工企业、园区(集中区)环评手续完备,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危险废物全部妥善处置;化工园区(集中区)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安装率100%,化工园区(集中区)建立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率100%,化工企业、园区(集中区)建立完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节能节水先进技术和工艺广泛应用,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量进度目标完成率达到100%;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化工行业用能总量和能效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另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以煤化工为特色,盐化工、橡胶加工等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以济宁市化学工业经济开发区、联想控股(汶上)高端化工区等园区(集聚区)集聚集约发展的合理布局; 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更加深入,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比不断加大; 企业素质明显增强,大型骨干企业数量增加;化工园区(集中区)企业聚集度明显提高。
焦点三:我市拿出哪些“实招”?
摸清企业“底数”,打非治违、“进区入园”化工作为我市重点支柱产业,产业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而面对当前境况,我市又拿出了哪些“实招”?昨日,记者从《意见》中了解到,济宁各县(市、区)通过摸清化工企业底数,从产业政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以及技术条件、人员资质、选址定点、土地利用、项目审批等方面,全面查清现有化工企业的现状和问题。
其中,整顿力度最强的行动为“打非治违”专项治理。《意见》中明确提出,对非法化工企业和违规化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对非法设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条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化工企业,依法坚决予以关闭。同时,针对源头风险控制,《意见》 中严格要求把好“项目准入门槛”,全方位提高危险化学品项目准入门槛,严格审查新上项目的条件和手续;严格限制新建剧毒化学品项目; 严禁建设废水排入现状水质达不到水功能区和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水域的化工污染项目。
在具体奖罚机制上,《意见》 中提出“三评级一评价”体系。具体规定,按照全省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评级标准和产业政策、土地使用、产品质量、社会贡献、发展潜力等五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对所有化工生产企业进行评级评价(简称“三评级一评价”)。单项评级和综合评价分别对企业评出“优”“中”“差”三个等次。其中,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评级,单项评为“差”的,总评类别即为“差”。评类别为“优”的企业,列入“发展壮大”一批名单,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总评类别为“中”的企业,列入“规范提升”一批名单,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善提升; 总评类别为“差”的企业,经整改后仍未达到法定条件的,列入“关闭淘汰”一批名单,依法予以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或撤回许可证、兼并重组。在评级评价的基础上,要建立完善的化工企业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台账,依法规范监管。
另外,《意见》对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进行了规范。各县(市、区)政府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要求,推进化工生产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工作,加快重点敏感区域内化工企业“进区入园”的进度,尤其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进入专门的化工园区(集中区)。
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时间表”
一、排查摸底与“打非治违”阶段(2016年1月至6月)各县(市、区)对辖区内化工企业逐一排查摸底,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全面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治理,从速消除一批安全隐患,做到不留盲区、不漏一企。
排查摸底情况以各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汇总,做到“一县一册”,并经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同志签字后,于2016年1月底前,连同制定的具体落实方案一并报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打非治违”情况于2016年6月底前上报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化工转型办)。
二、综合评级评价并限期整改与园区规划布局阶段(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根据排查摸底和“打非治违”的情况,在企业自评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开展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建立信息全面、数据准确的“三评级一评价”档案。2017年3月底前,各县(市、区)要根据不同评级评价结果,逐个制定整治方案,做到“一企一策”,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到位。经限期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2017年12月底前,市政府完成对化工园区(集中区)的重新确认公布和规划编制工作。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加强对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指导协调,适时组织督查、抽查和专项检查活动。
三、检查验收与园区完善阶段(2018年1月至6月)2018年6月底前,市政府完成对各县(市、区)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工作的复核验收,形成书面工作报告上报省化工转型办。各县(市、区)要基本完成化工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监测企业做到在控可控。
四、巩固提升与总结评估阶段(2018年7月至12月)以推进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和“进区入园”、规范园区(集中区)管理为重点,继续深化综合整治成果。2018年12月底前,组织开展一次“回头看”行动,对停产停业整顿、取缔关闭、改造提升的企业进行复查,消除化工企业事故隐患,提高化工产业总体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水平。各县(市、区)对三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