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0后”主演的冼星海不仅热血还很励志
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将于3月中在广东省演艺中心大剧院再度上演,然后再去北京演出。(记者 朱元斌 摄)
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指导,南方歌舞团打造的大型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自去年9月在广州友谊剧院成功首演以来,又在深圳、东莞等省内多地巡演,所到之处反响热烈,好评不断。
该剧昨日举行发布会,宣布将在3月14、15日回到广州,于广东省演艺中心大剧院演出两场,并将于3月25、26日正式晋京演出。当年冼星海以音乐为手段投身抗战救亡运动,唤醒民族团结抗日,用“星海精神”鼓舞了一个时代,而这版音乐剧则用流行舞台表现形式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演绎,“90后”演员王传亮出演的冼星海也脱离“符号化”,在不断成长中展现属于年轻人的困惑和迷茫,让年轻观众也深有同感。
不逊大片,全息影像成舞台亮点
无论是《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还是富有广东特色的《顶硬上》,冼星海具有标志性的音乐总能唤起观众心中的时代热情,而作为音乐剧的《烽火·冼星海》,则将经典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既有共鸣又有创新。
音乐剧由一级导演谭颖担纲总导演,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一级作曲家杜鸣担任作曲。杜鸣并没有原封不动地使用冼星海作品,而是巧妙地将其品融入剧情中,让观众在看到人物的情况下,听到他的作品。如剧中《救国军歌》是冼星海参加上海学联救亡宣传时,在好友钱韵玲的红围巾上完成的;全国抗战爆发后,和冼星海一起的爱国青年们携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以音乐唤醒民众团结抗日,深入学校、农村、厂矿,向群众教唱《在太行山上》等抗日歌曲等。
除了全新创作与剧情结合的音乐,该剧在舞台呈现上的最大亮点,则是运用了全息投影艺术,让全剧的叙事影像得以更自然、有机地导入剧情。现场,观众们不仅能看到冼星海的“家书”,还能看到炮火纷飞的太行山、雄伟奔腾的黄河,在剧场“无缝连接”到冼星海所在的时代,融入到角色的环境当中。
比如在武汉三厅的一场戏中,当防空警报拉响、冼星海等人逃进防空洞时,舞台上方降下一块幕布,防空洞的路线、墙壁投影其中,下方则是演员在奔跑,投影与表演者一起完成表演;而在《黄河大合唱》唱响时,全息投影打在演员的后方,黄河咆哮,拍打着山崖,非常壮观,不少观众都表示震撼:“好像在看电影大片,特效丝毫不逊色。”
热血励志,这版“冼星海”更能让年轻人共鸣
此版冼星海由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演唱专业研究生王传亮出演男一号,他在剧中要从冼星海29岁时从巴黎回国到上海,一直演到他35岁时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90年出生的王传亮对记者透露,角色和自己的年龄差距有5到9年的跨度,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人物,他事前查阅了大量冼星海的书籍和传记,了解冼星海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此更深入地挖掘这个人物。
为了演好剧中指挥《黄河大合唱》的高潮戏份,声乐演唱专业的他更从头开始学习指挥技巧,并反复揣摩许多著名指挥家指挥《黄河大合唱》的视频片段,以求在舞台上更好地呈现专业性和表演性。
该剧的人物也一改传统的高、大、全形象,冼星海也有属于年轻人的困惑和迷茫,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毕业回国后,看到大上海一片灯火酒绿却报国无门的彷徨苦闷,比如对于“我应该创作怎样的音乐”,冼星海也经过了一段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从刚归国后坚决不写“靡靡之音”、到武汉三厅时以“音乐为武器”、再到延安时期创作“新时代的劳动号子”,他和他的朋友们也在不断成长。
剧中的这个血气方刚、有血有肉的冼星海,会因写不出好音乐来拿邻居诗人塞克家的鸡出气,在得知自己即将当爸爸后,又喜不自胜地召来好友干杯豪饮。不仅如此,如爱吃白切鸡、创作时爱吃白糖等小癖好也一同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物看上去也显得更亲切、真实,更受观众喜爱。
王传亮表示:“冼星海虽然是天才,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传世作品,但是他也是人,他在创作不出来的时候也会非常苦恼,也会撕纸摔东西甚至是骂骂咧咧,这些生活中的冼星海也会体现在舞台上。”不少观看了该剧的年轻观众则认为:“剧中巧妙地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让似乎离我们已经很久远的音乐变得熟悉、亲切而又有新意,不仅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激情和热血,更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斗志。”(记者 黄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