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凭借济宁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作为每一名普通市民,既体验到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福利”,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的潜力。据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济宁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为1927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1.3%,比2014年提高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支出达到864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1.1%,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15年我市文化产业投资金额是2011年的4倍
从总量上来看,2015年文化产业投资是2011年的4倍,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0.0%,超过全省平均占比(6.0%)4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贡献率为35.0%,较2014年(6.8%)贡献率大幅提升28.2个百分点。2015年,济宁文化产业投资总量居全省第3位。“文化服务业在文化产业单位里占比最高,增势最猛。”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软件、民生、旅游方面成文化产业投资热点
文化产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涉及到120个具体活动类别,投资领域逐年拓展。从文化产业小类项目投资分布看,重点行业和热点领域投资规模大、力度强,2015年完成投资超过40亿元的3个小类依次为软件开发、群众文化活动和游览景区管理,共完成投资139.8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投资的48.3%。“从文化节、景区公园、游乐场到报纸、图书、玩具,这些都是文化产业发展带给每个人的文化盛宴,最关键的是依托济宁本土独有的文化资源与市场,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济宁制造’文化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文化产业的构成看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生产,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二是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2011年至2015年,全市属于“文化产品的生产”投资分别完成3.5亿元、66.3亿元、64.6亿元、91.4亿元和198.7亿元,分别占全部文化产业投资的4.8%、51.8%、45.5%、55.1%和68.7%。
从数据可以看到,代表文化产业核心的文化产品生产投资占比快速提升,占全部文化产业投资从2011年的4.8%提升到2015年的68.7%,充分体现了济宁文化产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文化内涵格局渐趋合理。
“转型+融合”为新常态下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方向
“过去的一年,尽管全国图书市场都在萎缩,但是我们通过转型发展形成了稳固的市场,更关键的是延伸了文化产业的内涵。”昨日,城区某书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传统图书零售行业进入到转型关键期,不少民营书店因为顾客流失而关门歇业。
“但是纸质阅读有其自身的魅力,如何多元化经营、如何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如何细化受众成为行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该负责人说,原有的图书行业是单纯的批发零售,缺乏与读者的互动,这两年,他们开始尝试设置专门的读者阅读区,市民可以品尝着咖啡与书友交流,同时增加了签名售书等线下活动。“未来会深度融合互联网+,除了通过线上营销培养起读者群之外,还要及时关注网友的阅读习惯,把最新最优质的书籍资源带给读者。”
市统计局相关专家分析称,新常态下要加速文化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与科技、旅游和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的步伐。加大对文化演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重点传统行业投资力度,不断培育壮大互联网信息以及文化产业设计等新业态行业,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内部投资结构,增强文化产业投资内生动力。同时,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融合、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加速与外部产业的融合,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项目。
今年全市将有哪些“文化大餐”?
2016年,全市将加快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全力推进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儒学人才高地和市文化中心“四平台一中心”建设。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孔子学堂、尼山书院推进计划。高标准推进孔子博物馆、“三孔”彩绘保护维修工程等重大文化项目,使其成为展示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窗口。高水平办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不断扩大孔子文化品牌的世界影响力。同时,要释放文化产业活力,搞好曲阜文化示范区项目策划包装,搭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创意“三个平台”,以文化产业项目带动示范区建设。深化“文化产业服务年”活动,创新文化旅游产业体制机制,整合文化资产资源,提速推进尼山圣境等一批文化产业大项目。推进文化与科技、信息等产业加速融合,支持国学研修、旅游演艺、文化休闲、影视动漫、新媒体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推进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街区风貌的传承复兴,加快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
此外,我市还将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加快推进市文化中心“一体四馆”等重大文化工程,完成市杂技城建设并投入使用。改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办馆条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达标率达到50%,扶持新建农村文化大院100处、文体广场100处。继续实施“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放大“市民大舞台”、“百姓大舞台”品牌效益,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