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警惕五类非法集资外衣 办博物馆、投资外汇在列

2014-06-30 11:02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办博物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外汇、新能源产业,这些当下时髦词汇,却成为非法集资的新“外衣”。辽宁省公安厅和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梳理近期发生的非法集资案件类型和手法,提醒公众注意这些新“手法”。
     办博物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外汇、新能源产业,这些当下时髦词汇,却成为非法集资的新“外衣”。辽宁省公安厅和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梳理近期发生的非法集资案件类型和手法,提醒公众注意这些新“手法”。

  以办博物馆为由,吸收公众资金。辽宁西丰县近期发生一起以办博物馆为由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涉嫌犯罪公司法人代表向投资者谎称投资的资金主要用于古董经营或向外高息放贷,承诺给投资者月利息2.5—3分不等的高息回报,诱使上百人上当受骗。后经鉴定发现,该博物馆所谓“乾隆宝刀”完全是仿制赝品。

  打着专利旗号,肆意吸收资金。发展新能源是国家鼓励提倡的新兴产业,非法集资犯罪分子看准这一领域的吸引力兴风作浪。辽宁省某公司就以发展高新燃料油为借口,对外宣称急需解决生产资金,以4—6个月为周期,年利息分别高达72%、48%、24%的高额回报为诱饵,采取以团队带头人为组织形式,向社会公众进行集资。截止到案发,集资金额上千万元,有1000余人上当受骗。

  以投资外汇为幌子,利用网络吸收资金。某公司从2012年4月开始,以代为理财投资外汇可以获取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人员进行宣传,自称公司法人代表有多年的炒汇经验,能通过境外银行运作赚取外汇,并以3000元为基准单位,同投资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承诺每周向投资人返还高额红利。后经调查,该公司仅把吸收来资金的5%投放到境外银行。

  虚假售楼,疯狂敛财。省内接连发生两起通过伪造房地产相关文件进行虚假销售的非法集资案件。其中一起不仅伪造文件,而且打着政府开发的旗号在外地进行宣传造势。他们用自办公司为担保,以每3个月为一个返款周期,用月息6%诱惑社会不特定对象参与集资。案涉多个省份,金额达10多亿元。

  借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前不久,辽阳市发生一起合作社非法集资案。犯罪嫌疑人通过合作社互联网、群发短信、发放入社流程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宣传,以股金形式公开吸储发放高利贷,承诺股金分红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并开设储蓄窗口,外观装饰类似银行机构以麻痹公众。农民和非农民参与者达几千人,涉案金额上亿元。

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money/n/2014/0630/c42877-25215838.html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潘文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