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部署开展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二次大督查中,督查和审计不仅发现地方和部门工作中有很多新亮点、好经验,同时也查找出一些问题。
哪些问题亟须解决?哪些任务迫在眉睫?经过深入调查,督查组梳理出106项需要催办的事项,有的关乎增长,有的涉及改革,有的攸关民生。
“加快进度”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近日,按照统一部署,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发出催办通知,督促有关方面明确专人负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做好工作,确保催办事项尽快落实到位。
“唤醒”趴在账上的资金,严查违规问题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今年国务院工作的高频词。“唤醒”趴在账上的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能够有效缓解财政收支困难,解决“一方面项目资金不足,一方面钱花不出去”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是106项催办事项中重要的一类。
据财政部介绍,按照相关规定,中央财政应收回119个中央部门和单位财政存量资金131亿元,地方各级政府应收回同级各部门和单位财政存量资金2438亿元。然而,一些中央部门和地方未按要求交回财政存量资金,直接影响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效果。催办事项涉及财政沉淀资金收回问题,要求及时安排使用。
大量财政资金沉淀的症结何在?督查中发现,部门申报预算不合理,资金与需求不匹配是导致财政资金沉淀的重要原因。有的部门未将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影响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有的地方预算执行不到位,导致资金沉淀长达一年未支出;有的专项资金下达不及时,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个别地方还存在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为此,整合专项资金、严查违规问题都在催办事项之列。
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去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推出了七大投资工程包等重点领域投资项目,把重大工程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抓手,一批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效果明显。但是,也有个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滞后。截至2015年6月,一些地方存在进展缓慢的工程项目,主要涉及水利、公路、环境治理等方面。有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不够充分,导致施工进度受阻;有的重大项目审批涉及不同部门,前期工作时间长,影响工程建设。这类工程进展缓慢的问题都已列入催办事项,要求及时推进。
此外,催办通知还要求各地清理一系列违规收费事项及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村镇建设助理员、反假货币上岗资格、室内装饰项目经理认证、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估价员等五花八门的职业资格都在清理之列。
衣食住行无小事,让百姓有改革获得感
各项稳增长、促改革的措施如何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优惠?督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惠民生措施还未落实到位,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打了折扣。
“住”的改善是重头戏。督查发现,个别地区棚户区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未及时开工,有的是因为银行贷款资金到位不及时,有的是因为筹集的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催办通知要求有关地区抓紧推进、抓紧整改。
督查发现,有的省市对住房公积金提取要求还没有简化到位,部分地区住房公积金贷款手续仍较复杂,实际贷款额度难以满足职工购房需求。催办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各地落实放宽住房公积金使用相关政策的督促和检查。
让老百姓“行”得便利也是督查催办的重点事项。催办通知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为乘客提供“正点航班”。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要提高资金到位率,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完成20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让老百姓不仅行得便利,还要行得满意。近年来,旅游消费大幅增长,但是有关地区旅游联合执法还未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运行模式,有些地方还没有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渠道和投诉电话。催办通知督促有关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