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甲醇汽车发展受挫 试点3年仅推广数百辆

2015-10-30 09:13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对于纯电动汽车产业的热火朝天,甲醇汽车的发展明显冷清不少。”  日前,为保证甲醇汽车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工信部组织编制了《车用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设规范》和《车用甲醇燃料作业安全规范》等2项甲醇燃料加注规范。

甲醇汽车发展受挫试点3年仅推广数百辆

  中新网10月30日电(能源频道 宋亚芬)相对于纯电动汽车产业的热火朝天,甲醇汽车的发展明显冷清不少。“四省一市”试点已推进多时,效果却差强人意,全国范围的推广更是遥遥无期。

  据悉,甲醇汽车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另外,甲醇汽车的使用成本也低于汽油和天然气,被认为是替代汽柴油的最佳选择。那么,既然优势如此明显,为何推广起来却如此困难?又是什么问题阻碍了甲醇汽车的发展?

  甲醇汽车,就是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环保性及经济性是我国选择发展和研究甲醇汽车的重要原因。卓创资讯分析师贾婷婷对中新网能源频道表示:“甲醇可以再生。甲醇汽车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纯甲醇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大幅减少,其中PM2.5的排放会降低80%以上。”

  另外,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相比,甲醇汽车更经济实惠。“甲醇汽车每公里花费0.4元,而汽油车每公里花费为0.7元。以试点的出租车为例,一年可节省3万多元。”贾婷婷补充说。

  被尊称为“甲醇部长”的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也曾透露,甲醇的排放情况远优于汽油车和柴油车,发展甲醇汽车最符合中国的资源条件。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便已开始研发和应用甲醇汽车。2012年2月,工信部将山西、陕西和上海等3地列入高比例甲醇汽车试点省市。2014年8月底,甘肃和贵州也被纳入全国甲醇汽车试点。由此,我国甲醇汽车试点扩容为“四省一市”。不仅如此,工信部还指定了上海华普、奇瑞、一汽靖烨等甲醇燃料汽车生产企业,研究制造纯甲醇燃料汽车。

  不过,相较于纯电动汽车的突飞猛进,已发展20多年、试点三年多的甲醇汽车明显发展步伐缓慢。而试点城市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中新网能源频道粗略统计,几个试点城市几年下来,不过推广了数百辆甲醇汽车。据悉,争议性以及政策、标准的缺失是阻碍其发展的重大障碍。

  “甲醇汽车行业缺少政策支持。甲醇汽车的发展一直以地方推进为主,缺少国家的有力支持,这阻碍了甲醇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甲醇汽车行业的规范有不统一。我国在甲醇汽车改装、作业安全规范标准方面仍是空白。不合格的改装影响了甲醇汽车的质量,影响了其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贾婷婷表示。

  而何光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遗憾表示:“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上,如果我们能够拿出像支持‘电动汽车’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力度,来支持甲醇汽车试点,我估计情况会比现在好很多。”

  日前,为保证甲醇汽车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工信部组织编制了《车用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设规范》和《车用甲醇燃料作业安全规范》等2项甲醇燃料加注规范。业内认为,这一新政表明国家政策将对甲醇汽车推广做进一步支持,也将给甲醇汽车的发展注入一丝活力。

  中宇资讯分析师王良在接受中新网能源频道采访时表示:“甲醇汽车后期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新建、扩建的甲醇燃料加注站问题,即甲醇汽车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加注燃油不再受困于加油难、无油可加的窘况。二是,甲醇燃料供应问题。而本次工信部下发的两个文件正可以有效解决加注站这个顽疾。”

  贾婷婷也表示,甲醇燃料加注站不足一直是阻碍甲醇汽车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因素。甲醇燃料加注站只有数量上有所保证,才能免除下游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此外,甲醇燃料供应也问题重重。据王良介绍,目前甲醇汽油生产企业发展并不容乐观。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活跃地区集中在山西、陕西等地,基本属于原材料煤炭资源丰富的区域。而且甲醇汽油普遍社会认可的低,在产能、成本、运输等难以完善的情况下,甲醇汽车的发展前景必然困难重重。(中新网能源频道)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孟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