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改厕:做好“天大的小事”

2019-10-07 08:06: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张志龙

  新华社济南10月5日电记者张志龙)“原来是旱厕,孩子们都不愿意过来;现在好了,厕所干净整洁,一点异味都没有,小孩们也愿意过来住了。”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饮马社区居民闫庆芬感慨地说。

  与传统旱厕“一个土坑两块砖”的邋遢模样不同的是,记者看到,闫庆芬家的厕所整体外形美观大方,内部空间开阔敞亮,而且还有水冲设施,既干净又方便。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为让广大农民尽快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2015年起,山东省各地紧锣密鼓地推进农村改厕。

  在闫庆芬家厕所旁边的墙上,还贴着旱厕改造热线卡,上面写着旱厕改造编号、管护服务电话、监督投诉电话、改厕完成时间、施工队伍名称、驻村干部等基本信息。“有啥问题,打个电话就有人来帮助解决。”

  走进蔬菜之乡寿光市纪台镇东方东村,房屋整齐划一,柏油路街道平整洁净,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每家每户也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村民孙志玲说,这几年村里漂亮太多了,尤其是改厕后气味小了、蚊蝇少了,太舒心了。

  东方东村一些村民说,原来村里的大学生寒暑假都不愿意回来,厕所也不行,住不习惯,现在好了,也愿意带同学回来玩了。

  山东一些干部表示,“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改厕看似小事,但关系着农民生活质量,农村卫生环境,群众身体健康,往大了说还关系着农业农村发展,直接回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天大的小事”。

  记者了解到,建管脱节、后续管护不到位,是山东改厕目前最突出的短板,特别是在维修、清运、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地方干部坦言,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改厕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宋锡庆说,前期调研试点,发现有三个制约因素:一是管护机制不健全,二是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市场未建立,三是管护资金配套难。

  在山东不少地方,已经探索了不少好办法好经验。在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管护机制已经较为完善。当地建立的农厕服务站,可以提供抽粪、维修等服务,收集的粪液粪渣,经过处理作为农家肥,销往各地有偿使用。

  “镇上配发专用抽厕车、统一制作农厕服务联系卡,农户打个电话就去服务,费用不现场结算,村民满意、填写满意卡,到镇里统一结算。”朱台镇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在滨州市无棣县,截至2018年底,累计完成投资9500万元,完成旱厕改造9.1万户,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全覆盖的县区。

  改造完成运行后,针对“吸粪、维修不及时,服务效率低,私拉乱运、二次污染,监管难度大、工作被动”等问题,无棣县积极探索,组织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整体化提升、智能化运行和资源化利用“四化”工程,实现了维修管护、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全链条衔接、无缝隙管理,走出了一条农村改厕注重建设到强化管护的新路子。

  不久前,山东省政府印发《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提出,到今年11月底前,确保完成1010万户农村改厕任务,年底前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市、区),率先实施农村厕所规范升级。2022年底前,基本建立稳定运行的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