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戛纳电影节“吐槽”声中落幕
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北京时间今天凌晨落下帷幕。80岁的英国老牌导演肯·洛奇凭借《我是布莱克》获得金棕榈大奖,这也是他在10年前凭借《风吹麦浪》后二度捧起金棕榈。27岁的加拿大导演哈维尔·多兰则延续了自己在戛纳的好运,他执导的《只是世界尽头》拿到了评委会大奖,但这一奖项的归属却饱受争议。
演员奖项方面,出演菲律宾影片《罗莎妈妈》的杰卡琳·罗莎获封最佳女演员,《一次别离》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新作《推销员》的男主角沙阿巴·胡塞尼夺得最佳男演员奖,同时该片也获得最佳编剧奖。
述评:
谁在说这届戛纳被一群眼瞎的评委毁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奖,那无疑是“冷门”,几乎各大媒体都用“质疑”、“嘘声”、“爆冷”这些字眼来报道最终的获奖结果。按照场刊以及大部分媒体的预测,口碑佳作《托尼·厄德曼》、《毕业会考》、《她》是本届戛纳电影节的热门种子。《托尼·厄德曼》和《她》的女主角是影后的热门人选,《毕业会考》的男主角也备受期待,而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则在放映期间遭到了媒体的不少差评……然而,最终的结果让媒体和影迷大失所望,法国杂志《电影手册》甚至在官方推特上吐槽:“一届相当不错的戛纳主竞赛被一群眼瞎的评委毁了。”
最终捧起金棕榈的《我是布莱克》还算是争议较小的。英国现实主义大师肯·洛奇的作品一向以写实自然的技法与社会性题材见长,他长期关注社会低下阶层生活、劳工权益,作品屡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多个奖项,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及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此次获奖的《我是布莱克》也是同类题材,肯·洛奇以一贯细腻的手法讲述了一个蓝领老人和英国不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抗争的故事,虽然突破不大,但仍凭借其人文情怀打动了评委们。
在最佳导演这一奖项上,本届戛纳评委会玩起了“双黄蛋”。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和张曼玉前夫、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同膺殊荣。克里斯蒂安·蒙吉的《毕业会考》此前放映后已经收获一片好评,影片讲述一个小城医生为了让被性侵的女儿顺利毕业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导演敏锐地捕捉到了家庭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并通过日常生活的刻画揭露社会时弊,展现小人物的道德困境。克里斯蒂安·蒙吉是罗马尼亚电影的代表人物,2007年凭借《四月三周两天》一举拿下第60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2012年又凭借着《山之外》摘得最佳编剧的桂冠。但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能凭借《私人采购员》与蒙吉共享最佳导演这一奖项,则十分令人意外,场刊对这部影片仅给出2.3分。
得到最多嘘声的恐怕还是戛纳宠儿、27岁的加拿大导演哈维尔·多兰。即使场刊打出1.4分的差评,也没有打消评委们对这位青年导演的青睐。2009年,20岁的哈维尔·多兰就凭借其导演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获得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三项大奖。2010年,他又凭借《幻想之爱》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年轻视线奖。2012年,他的《双面劳伦斯》入围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2014年,他的《妈咪》又获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翻看这位天才导演的履历表,几乎可以说是戛纳电影节见证并成就了他的一切。但这一次他带来的新作《只是世界尽头》差评一片,被认为是他个人“最令人失望的作品”。或许是有不少委屈,这位天才导演在领奖时竟然当场落泪,他表示,自己非常感谢评委们能够理解到他电影里想要传达的情感,不管别人怎么想,他觉得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
然而,无论最终的获奖名单引发了多少嘘声,真正让中国电影人尴尬的是,本届戛纳电影节不仅没有任何一部华语电影入围任何一个单元,而且在各个单元的评委阵容中也没有任何一位华语电影人。可以说,这是一届“零华语”元素的戛纳电影节,留给华语媒体的依然只有那几位“毯星”争奇斗艳的花边新闻。(记者李俐 新华社图)
奖单: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我是布莱克》肯·洛奇(英国)
评委会大奖:《只是世界尽头》哈维尔·多兰(加拿大)
最佳导演奖:克里斯蒂安·蒙吉《毕业会考》(罗马尼亚)、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私人采购员》(法国)
最佳剧本奖:《推销员》阿斯哈·法哈蒂(伊朗)
最佳女演员奖:贾克琳·乔斯 《罗莎妈妈》(菲律宾)
最佳男演员奖:沙哈布·侯赛尼《推销员》(伊朗)
评审团奖:《美国甜心》安德里亚·阿诺德(英/美)
最佳长片处女作奖:(金摄影机奖):《女神们》Houda Benyamina(法国)
最佳短片奖:《时间代码》Juanjo Giménez Pea(西班牙)
短片评审团特别奖:《与魔鬼共舞的女孩》Joo Paulo MirandaMaria(巴西)
荣誉金棕榈奖:让-皮埃尔·利奥德Jean-Pierre Leaud(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