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迪 济宁报道
近年来,鱼台县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立足检察职能,认真总结为民办实事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着力搭建“四重奏”司法救助新格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精细化办案 共享信息拓案源
鱼台县检察院建立内部信息共享衔接机制,拓宽案源渠道,构建以控申条线为主,刑事、民事、案管等业务部门以及驻村工作队等为辅的“1+X”救助模式,使司法救助案件信息互联互通。2022年曹某某向该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寻求帮助,其申请国家赔偿的诉求不符合国家赔偿条件,但办案检察官发现当事人因案件导致生活困难,经充分论证,第一时间将案件线索进行移交,控申部门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曹某某争取到国家司法救助金,切实帮助其解决了现实困难。
强化外部联动 同心协力解难题
为将司法救助融入社会救助格局,实现综合帮扶的多元化救助模式,鱼台县检察院与县教体局、民政、司法、残联等部门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会签《关于推进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的实施办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注重在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类型案件中梳理发现线索,联合强化被害人社会救助,改“独角戏”变“大合唱”。
鱼台县检察院司法救助金集中发放仪式
关注特殊群体 精准帮扶暖人心
鱼台县检察院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对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进行司法救助的同时,注重因人施策,精准帮扶。在办理的巩某某因交通肇事致十级伤残的司法救助案件中,被害人为未成年人,案发后,巩某某身心都遭受创伤,家庭生活也遭受了双重压力。为了帮助孩子早日走出阴霾,该院积极和县人民医院联系,在各方的努力下,对被害人完成了心理疏导诊治。自2021年以来,该院共完成心理咨询辅导14人次。
拓展救助深度 跟踪回访固成效
坚持“一次救济,长期关怀”的司法救助理念,为每一起救助案件建立“常态化回访”档案,注重将经济救助与思想疏导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法律援助、心理抚慰等方式,多角度、多途径延伸救助效果。先后开展跟踪回访11次,有效帮助被救助人回归安稳的生活。“案虽已结,关爱不止”,在济宁市检察院和该院联合办理的房某某国家司法救助案中,被害人在被人故意伤害后,劳动能力减弱,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经济收入明显减少,家庭生活陷入困难,在对其进行司法救助后,济宁市检察院和该院多次回访,帮其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其邻居和村干部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鱼台县检察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68件71人,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41万元,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下一步,鱼台县检察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构建多元化救助模式,依法能动履职,实实在在纾民困,暖人心。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10月10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广电子健康证明应用工作的通知》,组织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电子健康证明推广应用工作,在省内率先实现电子健康证明制发覆盖全部医疗机构,全面打通政务服务[详细]
10月12日,山东青岛一在校大学生因4年献血45次走红网络。12日下午,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联系到当事人,就读于青岛滨海学院的济宁小伙儿郭天雨,听他讲述了45次献血背后的故事。[详细]
10月12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详细]
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发有关通知,确定市机关事务中心在内的全国43家单位为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单位。试点领域为公物仓应用功能拓展,此领域全国19家,济宁市是全省唯一一家。[详细]
10月10日,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详细]
10月11日,济宁市文化馆发布公告,为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市文化馆于2022年10月12日(周三)起有序恢复开放,市民可通过预约入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