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图片文章

2014年首月全国多地住宅销售遇冷

2014-01-28 14:06 作者: 来源:人民网
2014年一月份以来,全国多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出现明显下滑,未见新年开门红。然而,区别于住宅市场的冷清,土地市场则表现火热,北京、上海等城市频现土地集中成交,高价地身影频现。为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地价增幅将为后续房价增长埋下伏笔。

    2014年一月份以来,全国多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出现明显下滑,未见新年开门红。然而,区别于住宅市场的冷清,土地市场则表现火热,北京、上海等城市频现土地集中成交,高价地身影频现。为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地价增幅将为后续房价增长埋下伏笔。

  2014年首月多地住宅成交量明显下滑

  随着马年春节的临近,各地洋溢着节日的热闹喜庆气氛,但住房交易市场似乎并未延续此前的火热,成交量表现平平。

  据北京市住建委及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014年元月的前25日,北京新建住宅和二手房住宅成交均处于低位。其中,新建住宅成交6638套,二手房成交7873套,相比2013年12月份及2013年1月份同期,均出现明显下调,合计总成交量14511套,环比下调幅度在两成左右,同比2013年初跌幅接近43%。

  北京住宅市场并未出现新年开门红,同时,上海、广州等地也出现成交量调头向下的趋势。据中国房地产报近日报道,1月前两周上海楼市基本延续了2013年年底的市场走势,表现不温不火,其中第二周成交面积为19.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4%,与2013年同期相比减少25%。

  同时,从南方都市报1月21日的报道来看,进入2014年,广州新增供应跌至谷底,周成交量连跌四周,市场一片“淡季”景象。业内人士预计,这种供需两淡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另据了解,深圳、天津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成交下滑,全国多个城市陷入楼市销售淡季。

  市场供应减少 高端住宅逆市登场

  新年伊始,各地楼市似乎一致性地表现趋冷。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楼市传统淡季到来的原因,市场供应量的减少也不容忽视,北京、广州都出现供应不足的市场行情。

  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网站看到,1月份的前18天里,北京新建商品房市场处于供应真空期,直到19日才有泰禾北京院子、悦园、中加荣园三个楼盘拿到预售证,之后永丰嘉园、富力尚悦居两项目也与日前入市。

  为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分析认为,新年前两三周北京成交量下滑,主要原因是受供应量的制约。高姗表示,与2012年年初严厉调控导致需求却步带来的成交下滑不同,在没有新一轮严厉调控条款影响的情况下,今年年初市场需求的基数仍然存在,导致成交出现剧烈下滑的原因则是供应的不足。

  值得关注的是,在北京1月19日拿证的项目中,出现了高端住宅项目的身影。其中,北京泰禾园子拟售价格为65000元-78000元/平米,悦园的拟售价格也接近70000元/平米。据了解,此前北京曾对售价超4万元的项目禁止入市。

  高姗认为,以上两个高价项目的入市,预示着2013年年底阶段实行的4万元预售禁令正式放开。虽然禁令放开,但是为避免出现阶段性成交均价大幅上涨的问题,之前堆积的已具备入市条件的中高端项目不可能一次性放开,而是会在未来数月当中逐渐放行。

  土地市场表现抢眼 开发商大手笔拿地

  有别于住宅市场的冷清,2014年头一个月,全国多地土地市场却维持着2013年火热成交的局面。以北京为例,中新网房产频道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看到,截止到1月26日,共有26宗地块成交,其中经营性地块19宗,另有多宗地块达到招标出让时间,出让结果尚未公布。

  另外,上海、杭州等热点城市也在新年首月有多宗地块成交。其中,1月22日,备受关注的杭师大地块迎来包括万科、绿地、龙湖等在内的十多家房企竞拍,最终,融信击败融创葛洲坝联合体,以33.84亿元配建16000平米保障房的代价拿下该地块,楼面价接近3万元/平米。同一日,上海也有4宗地块集中成交。

  大量土地的入市,有望为楼市提供更多住房供应,然而高地价也为房价上涨带来隐忧。为此,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地价的增长肯定会影响房价的增长。去年下半年以后,土地市场全面回暖,地价上涨非常明显,地价增幅为后续房价增长埋下伏笔。”

来源:http://house.people.com.cn/n/2014/0128/c164220-24249026.html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刘小双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