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300口油水井生产设施退出自然保护区

2020-12-17 09:42:5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12月16日一早,在地处黄河入海口的黄河故道,46岁的石油工人方海军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所在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桩西采油厂采油管理四区注采401站,管理着5个井组120余口油井。1个月前,随着最后一套设施拆除完毕,“陪伴”他工作了11年的老168海油陆采平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投产于2009年的老168海油陆采平台,曾是中石化最大的海油陆采单体人工岛,高峰期年产量一度达到16.8万吨。包括“老168”在内,位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00口油水井生产设施全部于今年11月完成退出。仅此一项,胜利油田每年将减产原油近30万吨,按照油价40美元/桶折算,合年产值5亿元人民币。

  “这么好的效益和产量,说退出就退出。说实在的,真有点舍不得。”方海军没想到,勘探开发了半个多世纪的胜利油田,如此果断地为生态环境“让路”。

  胜利油田进行石油开采的这片区域,有一部分属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保护区建成于1992年,占地面积15.3万公顷。

  2017年8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山东,依据国家最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胜利油田退出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300口油水井生产设施。据了解,在这300口油水井的地下,还深藏着13个油田,已探明地质储量达2.38亿吨。这对胜利油田来说,无疑是一块大“蛋糕”。

  其实从2016年起,胜利油田就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着手编制退出方案,明确到2020年年底退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拆除封停生产设备设施,恢复周边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关系,经济发展更不能以环境为代价。”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孔凡群说,胜利油田积极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远眺“老168”曾经耸立的海域,一群飞鸟在碧海蓝天间盘旋,昔日忙碌的生产场景荡然无存。方海军和同事们坚信,为子孙后代着想,现在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就像眼前这片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儿种类已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68种,并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和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这一切,值得所有人用心呵护,再多的油藏也应为之“让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