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文章

评《蜗牛》入选教材:诗歌文化的倒退

2014-06-22 11:02 作者: 来源:人民网
著名作家王蒙曾在一次电视谈话节目里说了这么一段很经典的话:“唐朝有唐诗;宋朝有宋词;我们今天又有什么?段子!”当时,这句话的确很有味道。但在今天,似乎不那么一针见血了。因为今天,我们有了《蜗牛》。

  著名作家王蒙曾在一次电视谈话节目里说了这么一段很经典的话:“唐朝有唐诗;宋朝有宋词;我们今天又有什么?段子!”当时,这句话的确很有味道。但在今天,似乎不那么一针见血了。因为今天,我们有了《蜗牛》。

  周杰伦当年创作《蜗牛》时,肯定不会想到这只“蜗牛”会爬到今天,且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最近这段时间,关于《蜗牛》的争论,早就超出了流行音乐的范畴,甚至已经上升到教育理念、教育改革、教育前途的高度。从体裁上讲,《蜗牛》走红的身份应该是一首诗,而非一首歌。而作为一首诗的《蜗牛》,显然并不是一首多么出色的诗,其走红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中国诗歌文化的倒退。

  《蜗牛》是流行文化的代表,而流行文化经常会演变为经典文化。在中国诗歌文化中,由乡间俚语逐渐进化成经典诗歌的比比皆是。但从艺术成就、内在意境、整体韵味上看,《蜗牛》只能算是一首平庸之作。从内容上看,《蜗牛》是一首励志诗,我们且不看中国丰厚的爱情诗歌遗产,不妨只把《蜗牛》和中国诗歌史上的那些与励志有关的诗歌对比一下,看一看《蜗牛》有没有资格接过诗歌文化的接力棒。

  先看《诗经》。《诗经》中爱情诗、讽喻诗居多,但也有慷慨激昂的篇章,比如《无衣》。《无衣》是一首“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是一首大气的励志诗篇。再看《离骚》。《离骚》中汪洋恣肆的内容虽然偶显颓废,但催人上进、不与世俗为伍的诗句却屡见不鲜,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足以享誉千年。接着是“乐府”。比如《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字里行间是满满的哲理。而到了唐诗、宋词阶段,励志诗篇就更是浩如烟海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豪迈无比;苏轼的不服老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宋词之后,虽然诗歌无法再现昔日风采,但励志诗篇仍然屡见不鲜。像关汉卿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也颇有味道。到了当代,诗歌也经历过“中兴”,虽然朦胧诗有些晦涩,却也没有辱没先人的学问。而流行音乐的歌词“入诗”,并且被捧到教书育人的高度,《蜗牛》也算是流行音乐的佼佼者了。但《蜗牛》的歌词,虽然有“蜗牛”这样的比喻,有“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的夸张,有“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的向往,可总体说来,还是显得过于个人化、过于小气。让它来接棒中国诗歌文化的话,那真是有点“蜀中无大将,杰伦作先锋”了。姜伯静

原网址http://edu.people.com.cn/n/2014/0621/c1053-25180085.html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苑仁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