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济宁深入推进乡村儒学 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明

2014-11-26 17:22 作者:高杨 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济宁新闻:2014年11月26日,大众网记者来到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的泗水县北东野村,作为“乡村儒学课堂”的试点村,一年多来儒学渐渐走进了村里人的生活,村里打娘骂老的没有了,小偷小摸的没有了,歪风陋习渐渐被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所取代。

 

一年多来,乡村儒学建设在改善民风、教化村民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北东野村内随处可见出自《论语》的标语。

村民庞玉明经常和乡亲们聚在一起交流《弟子规》

 

新闻背景:2013年11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他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大众网济宁11月26日讯(记者 高杨)2014年11月26日,大众网记者来到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的泗水县北东野村,作为“乡村儒学课堂”的试点村,一年多来儒学渐渐走进了村里人的生活,村里打娘骂老的没有了,小偷小摸的没有了,歪风陋习渐渐被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所取代。

        走在北东野村内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德不孤,必有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出自《论语》的名句标语。今年夏天,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完成了电网改造。让村干部没想到的是,这次为架设电缆砍伐了村民栽种的200多棵树木,村干部没到一家做工作,却没有一户出来“闹乱子”。而8年前的那次电网改造,村里干群之间常常因为树的问题发生冲突。“经过一年多的乡村儒学教育,村里打娘骂老、小偷小摸的没有了,乡亲们也懂得以宽容之心处理矛盾,邻里之间、干群之间更和谐了!”看到村里潜移默化发生的这些变化,北东野村支部书记庞德海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

        “尼山圣源书院开设的乡村儒学讲堂,只要不忙我期期都去参加,闲暇时我总爱拿起讲堂上发放的《弟子规》读一读、看一看,也常和乡亲们聚在一起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讲讲不开心的事情,从学习中变得心情舒畅。”北东野村村民庞玉明告诉记者,除了讲堂学习外,村里还通过板报、标语、图画、广播宣传传统美德、评选道德模范等措施立体教化村民。而这只是济宁市深入推进乡村儒学教育的一个缩影。

        针对当前乡村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衡问题,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儒孝思想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去年以来,济宁市在圣人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的圣水峪镇试点开设“乡村儒学讲堂”,开展乡村儒学建设实验,旨在从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开始探索,让儒学回归农村,重拾传统儒家文化,重建现代乡土文明。这也是济宁市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进行对接中的有益探索。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李丹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