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全面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每村建1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2016-09-12 10:04:00 来源: 东方圣城网 作者: 万德龙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万德龙)济宁位于郯庐和聊考两大地震带之间,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纵横交错,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背景。同时,我市人口密度大、经济建设集中度高、文化资源丰富,防震减灾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我市于近期出台《济宁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全市城乡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遍增强,地震紧急救援准备科学有序,防震减灾工作走在全省先进行列的目标。

    实现专业地震监测设施济宁“全覆盖” 

    根据规划要求,我市将在地震监测方面实现专业地震监测设施“全覆盖”,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测震台、1个强震台、1到2个地震前兆观测项目。同时,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落实地震观测员的经费补助;统筹社会地震监测资源,完善和发展地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面向社会的地震监测数据和信息共享。

    为使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遍增强,我市将全面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加快实施危旧房改造工作。至2017年,实现每个乡镇建设1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示范工程、每个村庄建设1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到2020年,全市农村民居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消除不具备抗震防灾能力的危旧民居。与此同时,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做到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知晓率达到90%以上,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提高。

    规划建设市地震监测中心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为实现2020年防震减灾目标,我市还重点规划了建设项目——建设济宁市地震监测中心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其中,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成区域地震监测中心,提高鲁西片区地震监测预警、震情会商分析和设备运行维护能力,为政府实施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017年前,完成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地震小区规划工作;2020年前,完成苍尼断裂带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完成济宁新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内的地震小区划复核工作。

    推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经验,进一步引导广大农民建设抗震民居,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至2017年,全市各乡镇建成1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此外,启动任城区地震台建设和嘉祥地震监测中心台扩建工程。做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济宁分项工程的台站建设工作;在全市92个乡镇(街道)建设7个基本站和87个一般站,全面提高我市地震预警服务能力。建设矿区自组网式地震预警系统,开展矿震预警实验,进一步增强矿震监测预警能力。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 参与地震监测预测 

    除了重点工程之外,我市还将开展一系列的预警、防御和救援体系建设。在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方面,增强地震台网监测效能,并积极推进超限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矿山企业等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整合利用畜牧、水利、水文、气象、国土资源、人防等社会资源,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地震监测预测,探索简单、廉价、实用的地震宏观观测手段,有效捕捉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强化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预警,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系统,面向社会公众、生命线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快速提供烈度速报和预警服务。

    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方面,加强军地、部门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增强地震应急协作能力。继续完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健全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和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提高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研判和处理能力。同时,强化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健全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基础、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此外,在健全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则要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新技术与防震减灾业务的融合和应用,对接山东地震云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对防震减灾的支持力度和贡献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许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