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济宁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帮助50余家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指导10余家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准备相关资料提报省局并成功移出,完成信用修复,激发市场主体活跃度。
今年以来,济宁市广泛推行信用监管,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与“互联网+监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用在落实“放管服”、支持实体经济、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信用赋能,发挥企业信用信息联合惩戒作用。信用监管是市场经济和交易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济宁市专门制定了《济宁市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失信认定、联合奖惩、信用预警、信用承诺等信用差异化监管关键环节制度。先后帮助市直有关部门查询企业信用信息800余家次,为企业在评先树优方面提供信用信息支持,发挥好企业信用信息的联合惩戒作用。同时,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在京杭佳苑开展“商以诚为德,企以信为本”宣传活动,现场讲解信用知识、发放宣传单页。在市局微信公众号开设“信用护企小助手”专栏,目前已累计上传信息20余篇。
嘉祥县创新信用监管模式,以抓好信用奖惩为抓手,全方位提升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该县建立信用惩戒“缓冲区”,设置多渠道提醒,对即将逾期未年报企业、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联系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的企业,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前,通过电话联系、发送短信、政府网站发布公告等形式进行提醒警示。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履行信用公示义务、做出信用承诺等方式,主动申报修复失信记录,以健康姿态重回市场竞争。
差异化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面向未来,信用监管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以及方向。信用监管就是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精准监管,在降低一般性制度成本的同时,通过信息公示与联合惩戒的方式,提高了违法成本,使违法、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济宁市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中实施差异化监管。其中,对信用状况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降低抽查比例、频 次;对涉及安全、质量、公共利益等领域的重点检查事项,抽查比例不设上限;对投诉举报多、信用积分较低、风险突出的监管对象,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截至目前,全市已录入执法人员共计1.9万名,监管对象名录库87.47万户,发起“双随机”检查涉及市场主体1.6万余户,已录入9000余户。
据介绍,济宁市将继续探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对风险程度较低的企业,减少抽查频次,对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加大抽查检查力度和频次,抽查比例不设上限,不断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
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11月22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办好高水平有特色老年大学 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深入开展“我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行动,推进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详细]
近年来,济宁市坚持以“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工作原则,以大力开展辐射安全监管人员能力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监管队伍业务素养,建立健全放射源网格化监管制度,锤炼“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为筑牢辐射安全防线打下了坚实基础。[详细]
市场准入是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第一道门。济宁市委、市政府启动“干部助企攀登”“制造强市建设”活动以来,济宁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服务科紧紧围绕便利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持续优化登记注册流程,畅通市场准入经济发展的“快通道”。[详细]
近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2021年10月济宁市及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根据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2021年10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68,同比改善10.3%。[详细]
根据济宁市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平台分析研判,经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济宁市于2021年11月21日0时解除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终止II级应急响应。[详细]
11月19日,济宁市建设南路(太白楼路——车站西路)改造项目基本完工。与改造前相比,道路向两侧拓宽3米作为非机动车道,在与机动车道之间新设绿化分隔带,极大地缓解中心城区道路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的骨架路网结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