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夏岩松 济宁报道
11月2日上午,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 服务保障现代化强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济宁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坚持科学统筹、动态调整,将机构编制资源向发展一线、民生短板、基层治理、高水平安全等方面倾斜,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
围绕中心大局配置资源
济宁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机构编制资源与现实需求精准对接,将有限的资源向重点领域和发展一线倾斜。
济宁主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市级设立南四湖流域管理办公室,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统筹调剂20名行政编制,进一步优化湖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调整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依法惩处环境资源犯罪行为,拧紧生态保护“责任链”,织密绿水青山“防护网”。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济宁围绕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结合济宁文化大市、文物大市的实际,设立文物保护研究院,为市级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单位核增事业编制16名、为县(市、区)配套下沉事业编制22名,推动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济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圈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全市总量内统筹1000名事业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蓄水池”,专门用于引进“专精尖”高层次人才;强化企业在引才用才方面的主体地位,大力支持校企联合引才,充分发挥编制资源在招才引智方面的吸引集聚作用。泗水县、汶上县等县(市、区)积极探索“岗编适度分离”模式,助力重点企业引进急需专业人才。
强化民生领域要素保障
济宁保障高品质生活,聚焦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持续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可及、普惠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群众期盼。
济宁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管理方面,将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县(市、区)事业编制总量中单列,以市为单位统筹管理、单独记账、专编专用;积极探索“中心校”“教育集团”等管理模式,推动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人员动态调整机制,解决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在公办幼儿园人员编制管理方面,动态核增公办幼儿园人员控制总量,及时为公办幼儿园补充专业教师,助推学前教育资源优化升级。
济宁实现医疗资源城乡共享,为更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力支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明确事业编制总量由县级医共体统一管理使用,打破流通壁垒、优化管理模式,着力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可及;如鱼台县以2家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吸纳11个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入医共体,统筹使用县级人员控制总量1681名和镇街事业编制459名,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服务能力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积极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方面,济宁市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清理“小散弱”事业单位,市县两级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2562个精简为1655个,精简率达35.4%;调整理顺了市县169个代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减少了推诿扯皮,增加了工作合力;整合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事关民生的事业机构,着力完善制度机制,突出公益服务属性,保障幼有所育、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用好政事权限清单、机构职能编制规定、章程“三个抓手”,促进事业单位规范高效运行;扎实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履职能力水平。
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济宁聚焦高效能治理,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进力量向一线下沉、要素向一线倾斜、服务向一线集中,着力构建让民众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济宁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整合网格化管理服务、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政务热线服务等社会治理相关职能,统筹调剂事业编制314名,在市县乡三级成立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打造“和为贵”市域社会治理服务新格局;着眼强化行政机构为民服务能力,为群众投诉反映问题较集中的部门单位核增、调剂行政编制21名,专门用于群众投诉反映问题督办工作,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水平。
在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济宁市委编办紧紧围绕市委实施“九大战略”、强力攻坚十项重点工作,印发《关于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优化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益最大化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为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聚焦新旧动能转换、“231”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调整组建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集群、金融服务等事业机构,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服务保障能力,为推进全市产业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提供有力支撑;调整政务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服务济宁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在不断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方面,济宁围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镇街下沉事业编制3447名,在全省率先实行“一分类、两统筹”,持续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基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
守好底线筑牢发展基础
济宁助力高水平安全,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领域重点倾斜,优化体制机制,配齐人员力量,构筑安全稳定“防火墙”,坚决守好“一排底线”。
济宁守好安全生产监管底线,为安全生产职责较重的领域核增行政编制34名,明确市级安全监督管理科室配备使用行政编制不少于3-5名,充分保障人员力量配备;明确市县政府安委办在同级应急局集中办公,市县两级核增事业编制125名,专门用于支持保障安委办开展工作,进一步强化抓安全生产的综合统筹能力;充实基层一线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明确镇街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5名,化工企业较多、监管任务较重的开发区不少于6名,推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济宁守好公共卫生安全底线,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明确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济宁市疾控中心实体化运行,统筹使用济宁市卫生健康委行政事业编制26名;在功能区设置疾控中心分支机构,人员编制根据工作需要统筹确定,不断延伸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力量。
下一步,济宁将不断优化机构职能体系,加大机构编制统筹力度,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为济宁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走在前、开新局”提供坚强体制机制保障。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想不到”的交通工具,“脑洞大开”的视角,比你想象中“更有趣”![详细]
近日,济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济宁银保监分局印发《济宁市金融支持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恢复发展的重点措施》。该措施包括持续扩大信贷供给、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等10条措施。[详细]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发布《供电服务系统升级公告》,11月7日0时至11月14日8时将开展供电服务系统升级工作。[详细]
近年来,济宁市转变服务理念,把服务阵地由线下扩展到线上,探索建立了线上、线下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详细]
一图读懂济宁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政策。[详细]
济宁市深化医保基金监管改革,运用数字新技术,建立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全流程监管,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规范支出。[详细]